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正文

论中国特色交际法的生命力


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十分流行。它的特点顾名思义是灵活处理,不拘泥于这法那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折衷法可以叫做method,他不可能是approach,把它比喻为一般“教学法salad”,更为恰当。因为盘子里的东西彼此并不任何联系,教听力


时用听说法,教语法时,又可以用语法翻译法,教课文时什么法也可以用上一点。但是弱交际观的交际法教学并非如此。它的教学原则是利用语言形式帮助并促进交际性学习活动,培养交际能力,形式(语法结构知识)与技能(语言技能及交际技能)紧密结合。上面提到的教“现在完成时”就是最生动的例子。因此,交际法在应用时,无论用于何种课型,它都是一个整体呈现,而不是某法与某法的杂锦拼盘。在指导思想和实际运用两方面,折衷法与交际法都不是一码事。

2.交际法的生命力所在

在这里,我们所指的:第一,并不是虚幻的纯交际观;第二,也不是指完全排除语言知识 教学的纯强势交际法

1)交际法生命力泉源之一——科学的继承性

弱势交际观的特点是它既解决了语言能力过渡到交际能力的问题,同时又承认语言形式对培养和发展这两种能力的重要作用,因而它在理论上既有突破又有继承,这种实事求是的原则易于为人们可接受,同时也增加了它的可操作性。

2)交际法生命力泉源之二——广泛的包容性

英国语言学家W.Littlewood把获得语用能力(pramctic competence)即交际能力的途径分为两种模式,一种叫自然学习模式(Natural Learing Model),N.S.Prabhu可以说是这个模式的代表人物。第二种模式叫做技能学习模式,即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把各种各样的分技能(Part?skill,Micro-skill)如各种语言结构、句型操练、成语性词语、发音和语调等分解开来,按步就班地进行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它们各自的语言功能进行“组装”,以运用于各种不同的交际场合。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弱势交际法的实践大体上都属于这个模式。在运用此模式时,结构法大纲,(Structural Syllabus)在早期学习中起着积极作用。

这两个模式并不能概括交际法的全部实践。还有另一种模式,即中国模式或叫有中国特色的交际法。中国模式的特点是在处理形式与内容的指导思想上,它虽然把形式的学习作为促进运用目标语交际的手段,他并不把它作为一个独立阶段去完成,而是一开始就创造条件互相配合。教师需要有指导分技能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结构性练习(Structural Practice)和准交际活动(Quasi-Communicative activities)和真实的交际性活动(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ies)前进。上面三种模式都属于弱势交际观的范畴,起着交际法应起的作用。

以上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在交际法的前进发展过程中,也演变出一些大同小异的流派,比如活动教学法,双向教学法等等,其实都是换一名称的弱势交际法。比如,活动教学法的第一条教学原则就是交际性原则。而双向教学法实际上是强调了师生之间的interaction,这都是交际法所覆盖的内涵。也可以说同属于一个交际法的大家族。

3)交际法生命力泉源之三——灵活性与适应性

交际法源出于西欧,欧洲各国语言均属印欧语系,且文化渊源相近,生产力及文化教育水平均较高,这都有利于交际法的应用和推广。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方语言系统、文化社会发展水平均不利于交际法的引入。但事实证明,交际法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缺乏英语学习的条件下,只要遵循它的教学原则,配合适当的大纲、教材与师资,交际法一样可以行得通。去年4月在安徽合肥举行的全国高中英语优质课竞争竞赛大会上,所有33位参赛者无论来自京、津、沪等大城市还是云南、贵州、西藏,无一例外地采用的是弱势交际教学法。教学效果精彩纷呈。更令人印象深刻难忘的是33个班990位高二、高三同学都表现令人惊叹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试问,这近一千名同学在面对完全陌生的老师时为何能讲出如此流畅自然的英语?他们的交际能力是用什么法培养出来的?!

(三)交际法在我国FLT实践中的生存和发展

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外语教学在方法论上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时期:

1. 由解放初期到60年代,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继承了旧社会的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2. 60年代初引入了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依据的听说法,不几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外语教学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3. 80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语教育吸取了以意念功能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交际法的先进的观念,结合我国国情,综合听说法在我国仅有的几年实践经验,大胆采用了结构功能大纲(Structional-notional Syllabus)并与国外语言学家合作,编写了相关的教材。此后经过20年的实践,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语人材的迫切要求,交际法在我国已经初步扎下了根,并与时俱进,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交际教学法。人们也许会问,交际法在我国从高层次角度看,究竟达到什么水平。上面提到的去年4月的合肥大赛提供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未介绍这个盛会的丰硕成果之前,我想把D. Brown对交际法课堂教学的4条标准先介绍一下:

D.Brown的4条标准是:

1)课堂学习的目的,完全集中在交际能力的所有组成部分而不限制于语法与语言能力。

2)形式(form)并不是组织和安排课文顺序(sequencing lessons)的主要框架,功能才是主要的框架,形式是通过功能来学习到的。

3)准确性(acuraey)在传递讯息的作用中是第二位的;流畅性(fluency)比之准确性更重要。交际法成功的终极标准是实际上传达与接受了所表达的意思。

4)在交际法课堂上,学生最终必须生产性地和易于接受地使用所学语言,而且是应该在未经排练的语境中(in an unreheavsed centext)这样做。

D.Brown认为不应该以牺牲清晰和直接的交际为代价追求流畅性,但是要鼓励学生去应付未经排练的情况下的交际。但这只限于在教师的亲切鼓励下,而不是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作为那次大赛评委的一员,我亲自体会到,全部参赛者都是严格按照这四条标准去实践的。

──绝大多数参赛者都能在短短50分钟内把他(她)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围绕课文及有关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口头及笔头的交际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语法和语言能力的学习与训练,但是份量适当,从属作用明显,没有喧宾夺主。

──在每课中,既有新的语言形式,也有旧的语言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交际活动,既复习已掌握的旧形式,也初步熟悉并运用新的形式。

──在准确性与流畅性的辩证关系方面,也体现了Brown提到过的一个事实。学生在运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活动时,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语法或发音方面的缺点。但是总的看来,他(她)们都达到了交际目的。因为双方都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参赛老师只是在适当时机作一些很有技巧很有分寸的说明。就得完善的纠正。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小插曲。1985年,我陪内地某大企业到法兰克福(Frankfunt on Mainc)参与商业谈判,并采购机构设备。一天一个技术员在车间小休时请我喝咖啡。我说我想喝一杯茶。他随口问我:“Do you think tea is more good than coffee?”我完全明白他的好意,我很有礼貌地回答说:“Yes,I do,I think tea is better than coffee.”我把重音放在better这个词上。那位德国朋友立即微笑地点了点头,我们大家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但是这时站在我 边的我方一位高工,轻声用汉语对我讲了一句很刻薄的评语。正是这位50年代在我国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同胞在谈判桌上,一句最简单的表态话Yes,No都未有讲过。这件小事令我长久难忘。对比之下,也让我对参赛者和合肥小将们更加敬佩。

──合肥大赛参赛教师共33人,每个人教的班级都是全新没有重复的,这就意味着只有60万人口的合肥市要为大会提供990个具有相当英语水平的高中一、二、三年级学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再考虑到极其严格甚至苛刻的比赛规则,这990个学生的临场能力的表现更加令人吃惊。因为任何一个参赛者从抽签到备课到上讲台只有24个小时,而且上课前5分钟师生之间还互不相识,这是一个真正的“Unrehearsed context”。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要上好一堂课,只有一个优秀的教师而没有30个优秀的同学,那是根本不可想像的事。他(她)们需要完全听懂一个陌生老师的语音、语调,能够对教师的要求立即作出适当的反应,还要以本年级学生的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进行Unrehearsed的口头交际。我从教30多年,还未有听过、更不要说见过只有60万人的中等城市有这样优秀的的学生群体。那么,他(她)们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答案只有一个,他(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际教学法的产物。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参赛教师的地域分布情况,除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代表,先进地区有,落后地区也有,但是人们看到来自新疆、贵州、宁夏和西藏的参赛者的教学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参赛者相比,不惶多让。

这有力地证明过去20年,边远山穷地区的外语教学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以及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启动,这个进步的速度将不断加快。随着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乐意接受交际法的教师越来越多,中国特色的交际法在中华大地不仅取得了生存权而且将会继续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发挥独特作用。

(四)21世纪交际法在我国的前途与展望

1)Economic globalization为交际法在后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量。

──从国策高度看外语教学。

在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期,以知识经济为物质与技术基础,以WTO为运行机制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显露端倪,在本世纪即将以汹涌澎湃的动力席卷全球,努不可挡。如何顺应这个潮流。力争在这个社会经济大变革的过程中为自身得取更大份额的利益,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需要迫切考虑的共同课题。从这个角度看,学习并掌握好国际语言,是发展国家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这里所谓国际语言就是英语。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外语学习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给外语学习带来了以下几个特点:

1)电脑的应用已经和英语学习融为一体,并且开创了一种电脑辅助的语言学习模式(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它将教材物品分为两种形式,即印刷品和电子器件,教科书和字典都在CD-ROM中合为一体。可有教材内容,即可以在屏幕上看得见,又可见在电脑的扩音器中听得见。学习者可以选听课文阅读或对话,在做练习时学习者可以把答案输入电脑,并且可以立即得到正确的判断与解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将由一个资讯提供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他指导学生取得资讯,指点学习方法并促使他们能分别地独立地学习。

2)多媒体(包括录音、广播设备、幻灯、放映机、以及电影、电视等图像设备)在教学上的日益普及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interaction大大加强。语言材料的数量及技能频率大大增加。总的效果是堂上的语言环境及交际气氛都变得十分浓郁。

3)在课堂以外,除了电脑还有电视、广播和电影以及来访的外宾等机会,让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活的外国语言。尤其是电视方面。就目前而论各式各样由浅入深的英语专题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活生生的英语。

以上几个特点和哪一种外语教学最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呢?答案还是“交际法”。当然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际法而不是那种虚幻的纯理论上的交际法,也不是 N. S. Prabhu在SLT的背景下的强势交际观的

《论中国特色交际法的生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32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英语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