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正文

论中国特色交际法的生命力


引言

一百多年前,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国际贸易为纽带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工商业、外贸金融以及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与竞争势不可挡。操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与次殖民地、半殖民之间和各国民间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往来,语言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障碍。历史向外语教学提出了两大要求:1.外语教育应当从象牙之塔走向社会、普及到各个阶级与阶层;2.口语应取代语法条文,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在这种全新的社会需求面前,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已完全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科学亦随形势的发展而勃兴。各方面因素的配合,使一个崭新的外语教育概念应运而生,这就是直接法(Direct method)。

历史的进程往往有惊人相似之处,今天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令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联系到了无法分离的地步,偌大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的历史巨潮即将席卷全世界的前夕,我国即将进入WTO,作为人类社会最广泛应用的沟通媒体的国际语言——英语,在全球一体的运作中必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一员,要在这个历史潮流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如何加强英语教育是有着迫切现实意义的课题。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呢?首先要从战略的、国策的高度对外语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其次,我们的外语教学法要能起到当年直接法可起到过的历史作用。为此,我们应该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特色的交际法上。

(一)交际法是外语教学观念的突破

从古到今,有关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和方法始终是在形式(form),即语言知识与技能(competence)这两个观念上斗 、演变和发展。本文选取四个有阶段代表性的外语教学法,即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进行历史的与理论的分析。

1)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是千多年前欧洲经院教授拉丁语法、古希腊语的古典方法,演变到20世纪成为一个体系。它所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是(1)阅读领先,把阅读能力作为第一位;(2)以语法为纲,以演绎法讲解语法条文,以语法理论指导阅读课文;(3)学习全过程依靠母语,翻译既作为教学目标,也作为教学手段。现代语法翻译法的优点是重视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忽视此外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更谈不上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ance)。因此,学生无法适应现代生活与工作的实际需要。这是它致命的缺点。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特点,可用图解表示如下:

2)直找法在19世纪下半叶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取代了语法翻译法的至尊地位。直接法的特点是以目标语讲练目标语。排斥母语。它的主要教学原则是(1)教学直接使用目标语,以排除母语的干扰作用;(2)以句为学习单位,不孤立地教单词与语法规则;(3)模仿为主,通过模仿学习外语。这三条与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指导思想与手段形成强烈的反差;(4)用归纳法教语法;(5)口语领先,兼顾四会;(5)以当代语言(即活的语言)为基本教材,这一点和翻译法以古典文学作品为教材的做法亦对比鲜明。直接法在教学原则处处与语法翻译法对着干,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感性成份为活用式语言教学打下基础。为外语教学的改革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它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对母语采取盲目排斥的态度,混淆了幼儿学语与成人学外语的本质区别,采用相同的教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这都妨碍了它进一步的发展。

直接法的教学特点,可以图解表述如下:

3)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灾难性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结束,世界经贸往来迅速恢复,并更加频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美国急需掌握外语口语的人才,听说法就此脱颖而出。听说法与直接法不同,它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即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以及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听说法的主要教学原则是(1)听说先行,读写跟上;(2)重视语言操练,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习惯;(3)经常运用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而广泛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是它的一大特色。此法在20世纪中期盛行于美国,在其他国家也广泛应用。我国在文化大革命前引入此法,文革后亦沿用了一个时期,对我国外语教学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此法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导向,过分重视机械操练(mechanical drills)和语言结构的形式(此点与语法翻译法有近似之处)。这么一来,学生操练句型滚瓜烂熟,但对结合真情实景进行交际,却显得并不顺当。

听说法的教学特点,可用图解表述如下:

4)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20世纪后期是可谓知识爆炸时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期。更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语言更重视其传递和负荷信息的作用。因此,在外语教学领域就必然要从单纯的学习心理过程的研究转向语言应用的社会环境去研究外语教学法。即把语言的社会功能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更强调把社会需要作为外语学习的动力。交际法就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中诞生的。成立于1958年的欧洲共同市场,1973年由于英国、丹麦等国的加入而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各成员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更加密切。这些国家讲9种不同的语言,沟通之难,可想而知。为了迅速消除语言障碍,必须尽快掌握一门通用的外语——英语。因此交际法首先出现于西欧,并最早应用于英语教学,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交际法最初叫意念—功能法(Notional-functional approach)。意念是思维的单位,功能是语言表达意念的作用。而交际则是语言作功的过程和效果。由此,当1978年CJ Bromfit和K Johnson的著作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出版后,人们便逐渐把交际法这个概括力很强的讲法接受下来。交际法的理论基础是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学说,以及D.H.Hymes首先提出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论。这个观点既包括“语言能力”亦包括“语言运用”。Hymes的交际能力观,也是使“交际法”这个专有名词得以约定俗成下来的有力依据。

交际法的教学基本原则是:1)把言语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2)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3)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4)把听、说、读、写四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交际法的发展到目前阶段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比如1)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其教学顺序不容易确定;2)语言形态和结构有时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继续探讨,不断加以完善的。

交际法(弱势交际法)的教学特点,可用图解表述如下:

从外语教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四个教学法流派的简单介绍,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外语教学观点的演变过程,从单纯的着重语言形成(语言知识)的学习的语法翻译法到重视模仿获得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对形式(语法知识)注意较少的直接法,到重视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习惯锻炼语言能力,而相对地忽视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听说法,我们都可以触摸到语言知识(形式)与语言能力关系的发展轨迹。这反映了外语教学观念在客观条件变化的推动下在不断进步。但是它们所注意培养的能力,除口语能力外都是语言能力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能力。只有到了交际法时代,才产生突破性的发展。不仅使知识/(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取得平行,而且从此基础转到交际能力上,而交际能力正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社会目的。

交际法作为人类语言高研究的最新的成果,在外语教学领域的贡献在于它正确处理了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辩证关系。从而解决了人类运用语言的目的是为什么的根本性问题。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述如下:

图A为语言能力,图B为交际能力,其重叠部分显示两种能力在交际时合二为一。

图A的空白部分为与交际能力无关的语言能力;而图B的空白部分则为人与真语言无关的交际能力,如“身体语言”。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运用交际法策略和技巧的依据。

(二)交际法生命力的基础

1.在未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就有关交际法的几个概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关于强势交际观教学(Strong Version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与弱势交际观教学(Weak Version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的定义问题。

第一种观点是把Hymes的交际能力概念观为静止的、抽象的和理想化的东西,因而把它称为强式交际能力,即强势交际观,在实践上极难达到。另一方面,在交际法语言教学中,它就不再是绝对的、静止的和抽象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和具体的,可以有程度高低之分的,也就是弱式的交际能力,即弱势的交际观。

第二种观点对强弱的区分是放在交际法的具体教学实践上。前者的教学原则是,通过使用外语学习外语,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而不是交际活动的目的,运用交际法毋须专门学习语法,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pick up)所需的语法规则,因此就要把生活中的交际语言编入课本中,以培养和发展有效的外语交际能力。这种学习模式W.Littlewood称之为自然学习模式(Natur Learning Model)。

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印度语言学家N.S.Prabhu从1975年到1984年在印度南方Bangalore地区主持的一系列交际法教学实验。但是强势交际法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大面积试验成功的经验至今仍未有。考虑到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因此,在Bangalore的实验可以说是在SLT条件下的实验,处于与FLT实践难以比较的地位。

弱势交际观对前人的教学观点并非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是继承、改进与发展:它认为要学会使用一种外国语言不能不学它的语法结构。语法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参与足够的交际活动。我们从新加坡可以找到此种观点实践成功的例子。该国某所中学运用弱势交际观教“现在完成进行时态”,设计了一篇新闻记者对一位人类学家的访问记录的对话录音带,全文226个单词,却在11处使用了“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在课堂上并没有作过任何语法讲解,而是先听录音带所传递的信息,不理会什么时态,然后由学生记录录音的片段,配对练习,才把重点放在时态及其结构成分上。这种先信息后形式分两步走的学习方法把语法概念形象化、交际化地呈现,是把交际法教学与语法学习融为一体的范例。

本文所指的强势与弱势交际观正是指这第二种解释,而我国正在推行的也正是这第二种解释中的弱势交际观的交际法。可喜的是我国绝大多数外语教学、外语教育行政人员以及有关学者都持有或倾向于这个观点,而认为运用交际法要取消语法教学的观点在我国教坛上还未有出现过。

2)交际法的目的观与手段观

在交际法出现之前,凡是学习拉丁语、古希腊语等死语言以外的任何活语言,其目的不同程度上都是为了交际,即便运用语法翻译后也不例外。只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未能区分并认识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区别,因而前一种能力未能有意识地转化为后一种能力,因而教学效果都不大令人满意。有的观点认为,只有交际法的目的才是明确地为了交际,而其它教学法则不是这样,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交际法之所以与别的法不同,是它除了把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之外,还把交际作为获得交际能力的手段。这一点,对帮助我们理解交际法的生命力十分重要。

3)交际法不等于折衷法(The Eclectic Way)

折衷法

《论中国特色交际法的生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32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英语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