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职教论文 >> 正文

三大盲区考验中国职教发展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还相当滞后。政府在投入及政策上对中等职业教育支持不够,中等职业教育营养不良。同时,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中存在盲区,更加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法与不良。

  第一个盲区:职业教育过于校园化,弱化了其社会性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生产企业之间有一定的鸿沟。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中等职业教育在管理上条块分割,且大部分学校是由普通中学转制而来,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另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是由政府投入和管理,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地域和培养方式等方面都由政府统筹,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等都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和编写,学校只是被动得执行,办学行为仅限于完成"计划",绝大部分教学活动可在校园内完成。但以学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往往不能结合实际工作场所的经验,且学校的实习实验设备相对陈旧,模拟实习往往与生产发展相脱节,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也明显落后于职业技能的发展。学生无法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不能满足动态性的社会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相融合,依托行业,实行校企联合。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主要服务对象和直接受益者。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一的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实践性,为此要使学校课堂教学和企业实习并行。

  第二个盲区:职业教育过于规范化,淡化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与学科性教育不同,他直接与生产劳动相关。但我国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等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编制,所有职业学校都按照一个模式办学,相同专业的所有学生都学同样的课程。一个模子刻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更缺乏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引发了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调整,大量传统职业迅速消失,新职业不断产生。我国职业教育原有的专业设置周期过长,国家统一制定的专业目录上的专业无法体现新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目前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教学内容也过于学科化和系统化,教材编写出版及使用的周期较长,无法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学校开设的课程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和生源情况而定,切实满足行业的现实需要。英国对内容更新周期较长的基础课,采用全国性的通用教材,但每5年修改一次,平时也有常规、短期和临时的修改,以跟上社会的发展;对专业性较强、内容更新快的课程,则采取学校和企业合作编制教学大纲,由教师自编讲义,辅以大量参考资料进行教学,向学生提供最接近现实需要的内容。

  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过于规范化,都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三年制或四年制,进行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且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通过统一招生,实行以年一次的录取工作。因此,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要。而学分制允许学生间断学习,这对成人来说,就意味着处理家庭负担及自身工作与学业的矛盾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第三个盲区:职业教育过于学历化,失去了实用性

  职业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只重视正规学历教育而忽视了技术、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忽视了最需要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办学的路子越走越窄,使职业教育陷入招生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的困境。

  从中等职业教与自身发展的需求来看,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规模萎缩,生源减少,所以职业教育应抢占培训市场,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由重视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向终身教育转变,主动面向社会,开拓教育市场、培训市场。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据此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把脉企业需要的人才规格,确定职业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向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

责编:花勇

三大盲区考验中国职教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33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职教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