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正文

从“民工荒”看巴中劳务产业发展


    近段时间,各大媒体将“民工荒”传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各方面广泛关注。巴中市以作为以劳务输出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对此次“民工荒”现象必须深入研究,思考有何影响和如何应对。
   一、“民工荒”的主要特点、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一)主要特点
   综合各方面观点,此次“民工荒”准确名称应为“局部地区农民工的相对短缺”,其主要特点为:①局部性。发展在局部地方,主要集中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大约缺工10,仅珠三角就缺工约200万。发生在部分行业,主要集中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制品加工等行业。②相对性。目前全国城务工的农民为8000万,仍有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转移,农民工供给远超过城市用工需求,没有达到“绝对不足”。“民工荒”只是相对于局部地区的部分行业用工需求的“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是“相对不足”。比如,珠三角200万用工缺口中,技术工人缺口达70以上.③特殊性。严重短缺的是18—25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悉工。
   (二)形成原因
   引发此次“民工荒”的主要原因是:①工资待遇长期不变,珠三角地区几年来工资只提高了68元,因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工资持续下降;②劳动环境差,许多工厂缺乏起码的通风、散热和安全防护设施,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上每天从事10—16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另外,在工种分配、工资发放、劳动管理、技术培训、职务迁升、社会保障等方面与非农民工不能享受同等待遇;③生活环境差,许多城市对农民工居住、子女入学等都有歧视政策,城市人对农民工缺乏应有的尊重;④外出务工的比较效益下降,一个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全年只能挣回纯收入3000—4000元,而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落实,在家从事种养业全年也能有3000元左右的纯收入,还少担旅途和工作的安全风险,过得舒心、自由和有尊严;⑤宏观经济持续增长,使企业迅速扩张,用工大幅增长。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导致“民工荒”的深层次原因。①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来看:长期以来,一些沿海地区主要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高增长,投资者主要靠压低工人工资、减少劳动条件投入赚钱。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些地方和一些行业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原来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竞争能力逐步减弱,盈利能力越来越弱,只能靠进一步压低工人工资和减少劳动条件投入来实现利润,这就造成了长期低工资和劳动条件得不到改善,致使农民工转投其他地区和行业。②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来看: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利用“看不见的手”将资源配置到能更好、更多获取利益的地区和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时期,由于市场发育不成熟,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各种市场信号不能准确反映市场真实情况,致使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这一主要资源的流动很盲目和被动。随着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信号能较准确反映市场的真实行情,人流、物流、信息更加畅通,农民工流动就趋于理性和主动,会在市场信号的引导下流向更好、更优越的地域和行业,包括选择比较效益不断提高的在家从事种养业。③从发展观念转变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让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人先富起来和牺牲农村发展城市的非均衡、非协调发展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长期发展缓慢,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长期得不到提高,甚至下降,而东部沿海地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农民工只能靠到东部沿海务工增加收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逐步确定,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央对农村、农业、农民的重视和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使中西部和东北得到大力发展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一些地区、行业、企业对农民工更加尊重,从而使农民从情感到利益都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三)发展趋势
   农民工相对短缺将引发以下连锁反应:
   ——部分缺工企业在成本许可的情况,将增加工人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将有所增加,将吸引少部分农民工回流。但短缺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因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已稳定下来,不会再流动,只有少数近期外出的和尚未有稳定工作的人回流。
   ——几个集中缺工地区会在农民工的居住、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方面做相关调整,但这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需一段较长的时间。
   ——为了寻求更加稳定、持久的劳动力,劳务输入地的政府和企业将与劳务输出地的政府、培训基地、中介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但这也需要一段时间。
   ——部分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将向条件相对较好的劳务输出地转移,通过降低农民工的输出成本以增加吸引力,但这一过程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部分有实力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企业将转向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减少对普通工人的需求。
   ——劳务输出地的政府、培训基地、中介组织和劳务人员将根据农民工短缺的市场信息,在近段时间内主动在缺工地区和企业寻求条件较好的用工机会,为春节后的劳务输出做准备。
  &nb

《从“民工荒”看巴中劳务产业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5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研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