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正文

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


是以另一时的道德规范来衡量今日道德现实,不能得出公正的结论。此外,要求学校在德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过高估计了学校德育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把德育视为救世的万能工具似乎提高了德育的地位,但这种夸大的功能观必然导致人们对德育实效过低的沮丧和对德育功能的消极评价。即因为学生身上存在问题,因为社会风气不好,就归因为学校德育实效低下。事实上,学校德育只能是影响社会风气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全部,这一点将在后文详述。

学校德育实效究竟如何?我们可以从学校德育目的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学校德育目的可分为实然的目的和应然的目的。“实然的”目的,即现实的学校德育,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某种固定的价值、标准或具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条文,衡量学校道德教育成功与否就是看这些标准和条文是否成功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简言之,是“他律性”的德育目的。“应然的”目的,即要求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品质。简言之,就是“自律性”的德育目的。因此,现行学校德育,就其“实然的”德育目的而言,具有不容否定的有效性。然而,从“应然的”德育目的的要求来评价,则其低效性、无效性又不容置疑。

三、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

关于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论者主要提出了以下一些观点:

1.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潜在假设是,学校德育所传授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必将外显为一定的道德行为。但这一假设往往忽视道德规范向道德行为转化过程。具体说来:道德行为即德行是否有成本问题?任何道德主体在履行道德义务、遵循道德规范、实施道德行为过程中是否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否应该对那些为公众利益、为他人幸福牺牲自我利益的道德行为给予有价(物质)或无价(精神)的补偿?若忽视了这些问题,即忽视德行成本的问题,极可能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

2.德育实效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使既有的道德教育内容受到现实行为方式与观念的冲击;另一方面是道德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德性的培育,而忽略了制度教化这一道德教育的本源形式。

3.道德教育中缺乏道德对个体需求满足的理性分析以及没有把道德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思维、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有效整合起来,是影响高校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

4.德育实效低下是因为没有注重学生实际。

5.德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内容“假、大、空”;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虚而不实;一刀切,不分层次,不讲“序”;呆板、枯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太简单,或是硬性灌输,或是简单训斥,甚至讽刺挖苦,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6.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对德育的冲击不可低估:金钱观念不断升温,削弱了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教育的力度;不正之风直接干扰了教育的培养目标;脑体收入倒挂现象,挫伤了部分师生上进、求知的热情。

教育内部某些工作弊端的严重性、危害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侵入了教育这块圣洁的土地,是德育负效应的典型表现;教育中搞形式主义,其结果只能是低效应、零效应;部分教师师德不佳,影响德育效果;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应试教育“分数第一”的育人导向依然钳制学校的全面工作,德育尚未真正到位。

7.德育内容泛政治化;德育内容脱离生活世界;德育内容呈现方式单调,缺乏情景性;德育内容注重超越性,忽视其适应性。

8.德育丧失生活的基础;市场的泛化造成德育内容的失范;德育科学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9.我国道德教育之所以难以走出困境,就德育工作自身来说,最根本的问题还不存在于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中,而在于我们对道德内涵认识错位。我国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一直不愿意承认合理利己的合理性。

10.当代德育实效性低靡的原因,从根本上作哲学分析,是知德分离、智德分离。在这种分离状态下,德育变成被割裂的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生命、灵魂的统领

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56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教学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