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挂靠升格”办学的思考
一、何为中职"挂靠升格"
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时间、学校数量、学生人数、办学规模、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远远不如。但是,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发展势头之快之猛,却是中职和普通高校无法比拟的。我国目前由国家举办的高职,按其成立的形式和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独立设置的高职。这类高职,一部分是由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转轨而来的,一部分是由中职升格而来。独立升格为高职的中职,大多是办学历史较久、学校规模较大、硬软件设施较好、教学与管理质量较高、社会口碑较佳的"老牌"中专。这些由普通高专和中专转变而成的独立设置的高职,其主管部门或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是行业行政部门。它们有自己独立的计划报批、新生录取、课程设置等权利。
第二种是普通高校内部设立的职业学院。这类高职是普通高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事、财务、物资以及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属于高校统一领导。
第三种就是"挂靠升格"的高职。"挂靠升格"的高职,几乎全是中职。这些学校教学与管理的质量较高,社会影响也不错,但由于其办学规模不大,硬件设施不强,尚不符合独立举办高职的条件,于是,根据发展高职的政策,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将中"挂靠"在地域临近、关系密切、专业相似的普通高校。这类高职,其全称是"某某大学(或学院)某某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通俗的说法是"挂靠"在某某大学(或学院)而"升格"的高职。"挂靠升格"的高职,与被"挂靠"的高校之间,是一种松散的联合体。二者在人事、财务、师资、物资等方面,是各自独立的,但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编排、招生计划的上报,以及新生的录取报批等方面,则由被"挂靠"高校批准或出面,并且每学年要给被"挂靠"的高校缴纳一定的"管理费"。
二、中职为何要"挂靠升格"
1.社会追求高学历心理的驱动
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使社会普遍产生了追求高学历的社会心理。以技术操作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中职,从1998年开始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全国有相当多的中职招收新生时完不成计划,学生毕业时就业困难。面对整个社会追求高学历的心理以及社会就业的高学历趋势,一些中职校只能想方设法提高层次,以"顺应"这种趋势。
2.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变化
面对我国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缺乏,面对中职普遍存在的招生难、就业难的窘境,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出台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方针和政策。其中规定,除医学类高职外,其它专业的高职,只要基本符合办学条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即可成立。高职办学权的下放,使得各省举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设立高职的条件和标准。这给中"挂靠升格"提供了一个打"擦边球"的机会。
3.中职对举办高职的迫切要求
随着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自1999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起,有不少普通高校成立了职业学院。但是,在高校内部设立职业学院,高校的积极性并不高,有不少是迫于扩招数量和必须有职业教育的规定而成立的。高校内部的职业学院,无论师资配备、教学条件,都低于本校的其它学院。由于职业学院属专科层次,并且还"职业"二字,因而,把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改为高职,大多数普通高专也不情愿。
对设立高职最有积极性的是中职。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遍"滑坡",以及社会各界对中职的"看不起",乘着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春风"以及普通本科、普通高专对成立高职态度"消极"的机遇,一些符合高职办学条件要求的中职纷纷升了格,而其它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中职,也便"挖窟窿打洞",千方百计想跨一个门槛,踏入高职门户。可是这些学校如果按高职办学条件来要求尚不完全符合,于是"直线不通走曲线",这些升格心切的中职,就走上"挂靠升格"的路子。
三、中职"挂靠升格"后的现状
"挂靠升格"的职业学院,原学历层次的教育还保留着,往往是一个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高职与中职在同一个校园上课。
"挂靠升格"后的职业学院运转状况有喜有忧,总的看来,喜大于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挂"而死死"靠"。由于"挂靠升格"的中职,以前没有从事过高等职业教育,有的在教学计划的编排、教学内容的安排、任课教师的选择、实验场所的挑选等方面,在学生班级的编排、宿舍的安排、班主任的配置、学籍的管理、日常的教育等学生管理方面,"靠"相应高校,唯唯诺诺,一切唯他们是听。
二是"挂"而全不"靠"。有的"挂靠"学校认为我以前也是有名气的中专,现在又"升格"了,我们之间又是个松散的联合体,就不把高校放在眼里,从教学到管理,一切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觉得唯一用得着的,无非是被"挂靠"学校的"牌子":用它做招生宣传、发通知书、发毕业证。
三是"挂"而灵活"靠"。有的中职能清楚地意识到,高职与中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职在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高职不一定完全适用,对涉及教学计划、教学目的、管理原则等大的方面,主动向高校请教,定期邀请高校的领导、教授、管理人员到场指导、授课;对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则自己设法解决。
应该说,第三种"挂靠"的态度和方法,是比较可取的。一所中职,无论历史再久,规模再大,专业再多,质量再高,但它毕竟是在中职这一层面上的。高职与中职,由于招生对象不同,学生年龄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当一下子变为高职时,仍然用中职的老办法来教学,来管理,显然是不合适的。作为"挂靠"的中职,应该主动地向被"挂靠"的学校请教,特别是有关教学与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挂"而全不"靠"的做法,是有害的。然而,应该明白,"挂靠"学校与被"挂靠"学校之间,虽然名义上"二级学院"或"联合办学"的关系,但因
《对中职“挂靠升格”办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