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道德教育细节 学校自拟47条
■文/本报记者 储智勇
早该关注孩子道德细节教育
作为一个跑动在本市中小学校园的记者,我最早参与了本报“寻找孩子身边的道德细节”报道。从3月初第一次进行现场调查,到5月底采访学生最后一次实践,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早该关注孩子的道德细节教育了!”
让记者欣慰的是,自从本报推出“寻找孩子身边的道德细节”以来,在校园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学校都为学生创设道德细节实践环境。在昨天举行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上,中关村一小还通过论坛辩论、话剧演出等形式,不断地强化学生正确的道德细节。
但是,青少年道德细节的养成,不仅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还需要家长潜移默化的熏陶,否则“5+2”等于零。对此,老师和青少年研究专家们特别呼吁,道德细节教育需要全社会营造环境。
■文/本报记者 邓兴军
传统的简单说教方式没市场
上公共汽车不排队、在课堂和会场上“开小会”……这些在我的学生时代就被反复强调的“小节”,在当今的中小学生中依然普遍存在。不同的是,当今青少年再也不会接受传统的简单说教方式。
我感到,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与社会的道德现状之间存在差距,而当今的青少年则努力地寻找合情又合理的方式来解决每天面临的道德选择。迟到与排队之间,对十几岁的青少年的确是两难境地。“上车时我一定礼让老年人,要是青壮年和我挤,我绝对不让。”这种“折衷”的做法或许有些无奈。同时,某些刻板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们自由表达见解的迫切愿望只能通过“不尊重他人、不遵守纪律”来实现。或许在课堂上、会场上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和机会,情况就会大大不同。
并非要为“不拘小节”的青少年辩护,只是想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然地遵守这些道德细节。
■文/本报记者 马宁
寻找细节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调查采访学生中较为普遍的“替人占座”行为时,我有这样一个感受,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自己在学生时代也经常“讲交情”为要好的同学占座,而且并没有觉得替熟识的同学好友占一两个座位有什么大不了的。但这次采访中北京市育才学校王建宗校长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王校长说:“亲人、朋友间相处,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尽可倾情而行。在可能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则应该有所克制,有所约束。在修养上,此时要先讲心中有所有人,后讲心中有亲近人。”
这两句看似平常的话语,让我在寻找孩子的道德细节的采访中也找到了自己成长中原来并不以为然的“道德细节”,通过这次道德细节的寻找,我突然间感到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在成长。
■文/本报记者 谭卫平
本报向读者
征集更多细节内容
细节粗列
在道德细节方面实际上还有许多细节内容,远远不止本报报道的30个,也不止红英小学制定的47条。在这里我们整理出50条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孩子的道德细节教育。
1.在电影院看电影,你现场谈论吗?
2.旅行结束时,你对别人表示感谢吗?
3.答应别人的事情,你都办了吗?
4.有人碰了你,肯说对不起吗?
5.开门关门时,你帮着扶门了吗?
6.别人掉东西,你帮忙捡起来吗?
7.食物端上桌,你会贪多吗?
8.乘坐汽车时,下车谢司机吗?
9.就餐时,你吧唧嘴吗?
10.老师训别人,你会盯着看吗?
11.别人有缺点,你刻意排斥吗?
12.别人的姓名,你能叫准吗?
13.自己的东西,随时能找到吗?
14.做事很出色,主动要奖吗?
15.别人问你话,你回答完整了吗?
16.接受别人礼物时,你说三道四吗?
17.别人给你递东西,不说谢谢合适吗?
18.跟别人说话,你翻白眼吗?
19.当着别人面,你打喷嚏吗?
20.输了比赛后,脸上挂相吗?
21.讨论问题时,你当面反对吗?
22.同学很出色,你会祝贺吗?
23.跟别人说话时,眼看别处合适吗?
24.大人问话时,你怎样回答?
25.皮筋拴在两棵树中间跳,你心疼吗?
26.看电影时把腿翘在前排,你心里舒服吗?
27.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你能先拆吗?
28.做值日倒垃圾,你能不满天飞吗?
29.作业本没用完就换新的,你觉得浪费吗?
30.朋友的秘密你会保守吗?
31.别人打电话你会偷听吗?
32.下雨天到学校或者到别人家,你会收雨伞吗?
33.自己的书桌(房间)你常整理吗?
34.到亲戚朋友家,你乱翻东西吗?
35.别人认错了,你能原谅吗?
36.图书馆的书,你非要折角吗?
37.吃饭时,你经常东挑西捡吗?
38.与客人进餐,你会抢美食吗?
39.走路时边吃边丢,你文明吗?
40.上学路上两腿乱踢,你能好好走路吗?
41.到办公室不敲门就进,你懂礼貌吗?
42.同学家境差,你嘲笑过他吗?
43.同学打架,你会旁观吗?
44.只有一个苹果了,你会和同学抢着吃吗?
45.妈妈长得不好看,你会觉得不好意思吗?
《学生道德教育细节 学校自拟47条(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