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实录及评析


nbsp; 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2.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练习二

    讨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呢?

                练习三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1.改句练习:

    1)请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你能用“只有……才……”造句,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吗?

    3)你能用“因为……所以……”造句,也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吗?

    2.通过完成上述改句练习,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更好些?为什么?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理解了“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这个问题。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第三至第六节,请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女同学读第三节,男同学读第四节,全班齐读第五、六节。)

    五、学习第一节

    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需要延安精神。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因此,诗人把自己对延安的追寻比作什么呢?请女同学齐声告诉我。

    (女同学齐读第一节。)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二类教材中诗歌的学习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小主人。

    附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评  析

    这节课在“正本清源”教好诗歌上下了一番功夫,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过去,诗歌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不厌其烦,但学生听得糊里糊涂。一节课下来,收效微乎其微。

    这节课则做到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勇于质疑问难)——自己解决问题(敢于释疑解难)——自己归

纳总结(善于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例如,“我”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要追寻?课文中这两个关键问题就是让学生自己找出,并在教师启发下自己解决的。整堂课既有学生个人的读、思活动,又有小组的讨论、交流;既有学生代表的发言,也有教师画龙点睛的小结。学生得到了学习上的满足和乐趣,形成了“自学,靠自己学”的思想。

    二、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片自学的金钥匙。

    这节课从二类教材的特点出发,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交给学生的是一片打开自学诗歌大门的金钥匙。

    如,这节课把解答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追寻什么”作为“扶”的重点,恰当地运用录像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学生对“延安精神”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基本弄清第一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学生获得了一片自学的金钥匙。因此,对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追寻”,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三、着眼于练习,一练到底,把课后的“思考·练习”融于教学之中。

    一些教师的教学,常常讲练脱节,讲是课堂上的事,练是回家的事,效果不理想。

    这首诗写的是延安时期的事,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且语意含蓄深刻,小学生学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把“练”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将课后三个思考练习题恰当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巧妙地把讲与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实录及评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72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