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键:领导
威不重不足以服人,诚不精不足以得人,信不至不足以使人,言不实不足以导人。
善坚持自己意见的人,时刻准备修正自己的意见;能实现自己意图的人,可把自己的意图变成别人的意图。
凡善于感化别人的人,都先把自己视为别人的一部分。
人们一旦迷信权威,权威就极易变成独裁。
你不相信群众能发动起来,群众就永远也不会被发动起来。
处处总想比下属高明的领导,总有一天会发现他这样做并非是最高明的。
领导者的最大本事,乃是让下属发挥最大本事。
当一个人具有独一无二的权力时,他便总想说一不二。
明智的领导把荣誉分给下属,愚蠢的上司将责任推给别人。
你若总把困难推给下属,那么下属见了不困难的事往往也想绕着走。
人们乐于服从权威,正如权威乐于人们服从一样。
把自己不必做的事交出去,将下属不好做的事担起来。
凡通过说服可以达到的,用强迫都容易适得其反。
当你不在下属跟前时,往往才最易看出你在下属心目中的份量。
当你觉得必须同下属接近时,下属实际上早已与你疏远了。
愈是自己用不好权的人,往往愈不愿把权力授予别人。沟通·疏导
思想混乱是最严重的混乱,信仰危机乃最深刻的危机。
要同群众打交道,先与群众建交情。
没有批评的团结是迁就,缺乏团结的批评是内耗。
情结须由情来解,心锁当用心钥开。
自己心里干净,才有资格去净化别人的心
灵。
你的心若能容纳别人,别人的心自然是你
的。
弦外之音最妙,言外之意最深。
话一旦说过了头,你就很难再让它轻易返回来。
谈论不在场的人,常说不中听的话。
大理小理皆循正理,上情下情总系实情。
词不达意常害其意,言不由衷必有苦衷。
要解疙瘩,须先知道打的什么结。
事事猜疑,无疑生疑;处处设防,防不胜
防。
火气过大,常会把道理烧个精光。
上能通,下情可致;下不隐,上令必达。
走到一起来的前提,是两人都主动向对方靠近。
善开方者,使人乐服其药。
你能与别人有同感,别人才不致对你起反
感。
不去换位体验,换位思考也会不着边际。
没有无意义的举动,只有不留意的眼睛。
会说话的人所说的,总是给愿听话的人听
的。
疙瘩不能及时解开,它便会很快打成死结。
如果你开始令人反感,那么你就离被人反对不远了。
愈是少数人,他们的意见往往也愈多。
有形的壁,再厚也能穿透;无形的墙,再薄亦难打通。
勤过问则少过错,常沟通必多畅通。
思想工作软弱,其它工作也不会有力。
多接触则少抵触,常对话则无对立。
要得知心话,须作贴心人。
心不投契,话不投机。
在一个地方压下去的不满,往往还会在另一个地方发泄出来。
不乱说别人,即等于把乱说你的人减少了一多半。
误解的鸿沟,只能用理解来填平。
有了互信,互动才易动到点子上。
没有情感的推动,道理不会行得很远。
跟不上别人的思路,你的思路就容易开小
差。
一个人说出来的,往往只是他想要说的一部分。
害怕别人不服道理,首先是害怕自己的道理不能服人。
诚心诚意,能使人回心转意;入情入理,可令人通情达理。
凡能对别人言行施加影响的人,总是那些能准确把握自己言行的人。
如果你不过多地注意分歧,那么分歧反而能更快消除。
指出别人的不足,是对别人关心的标志;承认自己的过错,乃对自己负责的证明。
善于说服别人的人,能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被说服。
未表达的意见往往是最大意见,没发泄的不满常常是最大不满。
改变别人主意的最佳时机,乃是在别人尚未打定主意之时。
信任别人是明智,被人信任是福气。
以道理或许难以说服道理,但用感情却常可加深感情。
只有在一对一的谈话中,往往才会有实打实的内容。
发脾气未必是坏事,但乱发脾气总易坏事。
谈话的要义在谈心,交流的本质是交情。
不在于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满意答复,而在于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与人为善,是导人向善的必由之路。
与其说人们愿意接受正确的东西,不如说人们愿意接受自以为正确的东西。
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他最爱听的话就是“我理解你的心情”。
当一个面对别人批评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去寻找反驳的理由。
民意一旦被误导,善行也易出恶果。
团结·协调
力量的团结,牢不可破;团结的力量,无坚不摧。
人有二心,事无一成。
协调关系的本质是协调利益,凝聚行动的关键在凝聚人心。
上不睦,下不知所从;下失和,上难有作
为。
《一个关键:领导(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