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 正文

运用“信息加工理论” 指导科学教学


码方法,是把新信息贮存到长时记忆中的方法之一,复述可以使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活跃状态,维持的时间更长一些,有助于把新信息贮存到长时记忆中去。在科学学习中,对于元素符号、金属活动顺序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理符号如:密度ρ、质量m、单位千克kg、g=9.8N/kg等,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一遍遍地读、写、看来记住它们。一般来说,复述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复述的次数增加外,还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复述要及时。这是因为适合采用复述策略的陈述性知识,通常是一些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复述只能原封不动地保持新新信息,而没有和已有知识建立任何联系,因此,也容易从长时记忆中遗忘,它们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如不及时复述,大部分内容会很快遗忘。在元素符号、分子式、方程式、实验现象、物质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一定要及时复习。新课教学时,反复读、抄写,本课结束时要复习,作业布置有复习,下一堂课上课前要复习,然后还要注意周复习、单元复习、月复习,通过这些形式的及时复习,可把信息牢固地贮存到长时记忆中。第二,复述时,多种感官并用。心理学研究表明,采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如读、写、看相结合,可以使信息通过多种通道来编码,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
二、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对新信息进行联想;(2)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将新信息的字面意思进一步扩展;(4)把新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5)举出一个新信息的实例;(6)补充新信息的某些细节;(7)找出新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8)对新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在科学学习中,如何运用精加工策略?下面举几例进行说明。
1、对新信息进行联想。新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新信息本身处于激活状态,以新信息为线索,学习者展开有意的联想,贮存在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一些与新信息有关的信息相继被激活,并进入工作记忆,与新信息建立起联系,从而完成具有学生个性特色的意义建构,加强了信息的记忆。如学习分子的概念时,其中有一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分子之间有空隙,我就引导学生把分子想象成豆粒,物质就是由许许多多象豆粒一样的分子堆积而成,豆粒与豆粒之间有空隙,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空隙,然后让学生联想用什么方法向人们证明豆粒之间有空隙?很快有学生说:在豆粒中撒入芝麻,芝麻能进入豆粒中。也有学生说:倒入水,水能渗入,说明豆粒之间有空隙。然后再问:水由水分子构成,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水分子之间有空隙?学生经思考后想到,水能溶解食盐、蔗糖、酒精等,说明水分子间有空隙。然后演示水与酒精的混合,体积减少,说明是酒精与水相互进入分子间的空隙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发现学生经常记混了。我引导学生对“负氢正氧”进行联想:“父亲头正痒”,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不会出错。同样的例子还有金属活动顺序表,如何帮助学生快速正确记忆?我的方法是:先用谐音,然后展开联想:K(嫁)、Ca(给)、Na(那)、Mg(美)、Al(丽)、Zn、Fe、Sn(辛铁西)、Pb(嫌)、H(轻)、Cu(统)、Hg(共)、Ag(一)、Pt(百)、Au(斤),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有一个姑娘要)嫁给那美丽的辛铁西,(嫁妆)嫌轻,统共一百斤。
2、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既可增强记忆的效果,也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在提取知识时,只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和现象,就有利于信息的再现。讲分子运动论时,分子的运动,学生看不到,如何让学生“看”到呢?我演示了两个实验:(1)取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放入浸过酚酞并风干后的长条形的滤纸,另一端放入浸润氨水的棉花,一会儿滤纸由内向外依次变成红色,说明氨气分子运动过来使酚酞变色,从而说明分子是运动的。(2)取两团棉花,分别浸在浓盐酸和浓氨水中,取出,用镊子夹出,保持一定的距离,过一会儿,可观察到在两团棉花的中间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是运动的,相遇后反应生成白烟(NH4Cl)。
摩擦力学生有体会,但如何让学生看到呢?我用一把油漆用的刷子,在桌面轻轻刷过,发现刷子的毛弯曲,是什么使它弯曲呢?是摩擦力。学生对摩擦力就有了感性认识。上述方法,都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视觉表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3、把新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学生初学密度,密度单位千克/米3是一个复合单位,其意义很难理解,在应用及运算中,经常出错。我就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加工。先举一个例:10个苹果给5个人分,每人几个?“2个”学生都会算,然后列出一个式子:10个÷5人=2个/人,然后让学生说“个/人”什么意思?再问千克/米3什么意思?通过这种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密度单位的意义。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学习电阻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是学习的难点,我让学生对电阻和密度进行比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由物质种类决定,密度不会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样,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由导体本身所决定,其大小与通过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无关。
精加工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细述。总之,精加工策略是为知识的建构提供更多的信息,为知识的提取提供更多的途径,来增强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三、组织的策略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在短时间内只能记住5±2个独立的信息单位,因此,它成了“信息加工的瓶颈”。而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进入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为了增加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提高加工效率,可采用组织的策略,组织的实质是建立新知识间的联系,使之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个知识的“组块”,减少了独立的信息数量,从而提高了总容量。
如在化合价的学习中,学生要记住很多物质的化合价,信息容量大,学生很难记住,我让学生对化合价进行归类,以口诀的形式进行记忆,即:一价钾、钠、银和氢,二价钙、镁、钡、铜、锌;二三铁、二四碳,负二元素硫和氧;三铝四硅五价磷,氟、氯、溴、碘为负壹。这样,一个复杂的表格、零散的知识,通过归类组合成六个知识单元,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下子记住了。
再如盐的溶解性,是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依据,我也

运用“信息加工理论” 指导科学教学(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89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信息技术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