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当前各类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而且层出不穷,有的理论性强,有的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形态、互动行为特点是区分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如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接受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一种“舵手和航船”的师生关系,即控制和被控制关系;而杜威的发现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方向的双向性
通常,人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才是主要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接受信息的“受教育者”。实际上,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对教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及时作出反馈,而且在课堂上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技术动作、提问等向老师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以引发教师对自己作出相应的反馈。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专门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依赖学生并影响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上要关注教师、依赖教师、模仿教师,并以自己的方式影响教师。
二、师生互动内容的情感性
目前,有关教育理论成果中,对体育课堂学习中的运动技能学习、知识认知、智慧发展极为重视,而往往对情感的培养很少涉及。体育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不是机器相互作用的场所,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应该具有情感性。情感性在师生互动的内容之中居于中心位置。课堂师生互动的内容包括运动技能、知识经验、情绪情感、人格倾向等。情感是师生互动的核心,它在师生互动中所占比例远高于运动技能和知识;它作为重要的因素对互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对于运动技能和知识学习能起到促进和抑制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非认知心理因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的培养,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学生课堂学习和活动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三、师生互动结果的同质性
同质性主要反映师生互动的质量。课堂师生双方通过相互影响可以达到共鸣,起到彼此促进的教育作用,这是师生互动的最根本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同质性表现为在外显行为和内部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在外显行为方面,当教师采用较多的非言语行为时,学生也表现出较多的非语言行为,这是教师“身教”的示范与影响作用。就内部情感来说,教师的积极性情感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相应性质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也会对教师产生相同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消极心态时,一定要努力发挥教师主导性,以积极的心态来影响、引导、转化之。
四、师生互动中教师的主导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主导性是指教师主动对学生施以影响,并且还要主动对学生给自己的影响予以反馈,体现教师的主动性。在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师生双向影响的发动者,并占有绝对优势,教师往往要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和游戏规则,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关注某个学生,或走到学生辅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技术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的主导性角色。当然,教师主导性与一部分人强调的“教师决定一切”或“教师权威”是有区别的。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主导性表现为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活动,主动帮助学生发展,主动给学生以反馈。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并不是忽视学生主动性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相反,我们应更加重视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学论更加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将教学的重心转到学生身上,提倡教师“教为主导”,学生“学要主动”。
五、师生互动行为的非言语性
人们一般比较重视言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师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所占的比例(时间、频次)、所起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关注、传递信息)都比言语行为要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语言行为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它是对语言的必要深化和补充。
作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交流手段,非语言行为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非语言行为可以调节教学的氛围和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教师站在队伍前,一言不发,只是用目光注视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迅速做好上课准备,并利用眼睛的相互对视来传递一种友好、关切的信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其次,非语言行为能够调控教学的过程,如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常常是利用目光、手势来调整练习的进程。教师可以运用点头、摇头、手势等代替自然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示,也可以在讲授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和身体姿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运用控制人际空间距离来达到组织、管理教学秩序的目的,使学生与教师在不同空间距离的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