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正文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 ③ │
    └────────┘
    三、“想”
    “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然后进行运算。 如:405 ×(3076 -2980 )+2136÷89。这道题虽不存在简算问题,但括号部分与除法可同时计算,即同时 算出3076-2980的差与2136÷89的商。
    有时候,根据数据特点,通过“想”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
    1 5 1
    变形,达到简算。如4─+2.375+5─+7.75组合为(4─+7.75)+(2
    4 8 4
    5
    .375+5─)。
    8
    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 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文字题
    文字题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 ,是沟通式题与应用题的桥梁。加强文字题的教学,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数学术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四则 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解答应用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有些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 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经常造成解题差错。因此要强化文字题的审题教学,教 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一、“扣”
    “扣”就是紧扣关键词。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的。常用的关键词有“乘 ”、“乘以”、“被……乘”、“用……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 例如“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 ”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一个是“乘”,根 据题意,其数量关系是“商”乘“差”,列式是(28-14)×(182÷13)。 “乘”这个关键词,它决定着什 么量做被乘数,什么量做乘数,稍不慎就会把数量关系弄错。又如“从4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差 是多少?”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一个是“减去”,它们决定着本题的数量关系:“商”减去“积” 列式是4000÷25-13×12。
    二、“缩”
    “缩”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例如:“750与250的和比它们的 差多多少?”抓住其主干可缩减为:“‘和’比‘差’多多少?”这就可先分别算出750与250的和与差,再算 “和”比“差”多多少?列式是(750+250)-(750-250)。
    三、“分”
    “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即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清层次,把整道文字题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就能化 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96与80的和除以96减去80的差,商是多少?”可用“‖”把条件和问题分开,用“ │”把条件分为两层次,用“.”标出数学语言中的关键字词,即:96与80的和│除以96减去80的差,‖商是 多少?这样,通过分层次,不难看出本题要求商,应先求出“和与差”,最后再“和除以差”,这样就很快列 出式子为(96+80)÷(96-80)。
    四、“索”
    “索”就是执果索因。如果文字题的问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执“问题 ”这个“果”去索取解决问题的“因”。例如:“从45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差是多少?”从问题 出发,抓住“差”是多少分析推理:要求差,就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但被减数与减数均未直接给出,而要通 过已知数先分别求出商、积才能得到。引导学生列出:“被减数—减数”后,突出题中“商减去积,差是多少 ”,顺藤摸瓜,得
    被减数 ─ 减数
    ↓ ↓
    〈商〉 ─ (积)
    ↓ ↓
    4500÷25-(13×12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95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数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