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职教论文 >> 正文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课题汇报


分割的联系。校风、班风、学校管理方式等非物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行为感染作用。经验证明,如果学校考试纪律过于松散,让学生有偷懒的机会,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抱侥幸心理和“混”的态度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本来就缺乏明确目标的职高生尤其如此。
  此外,同学间、师生间关系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很大。调查中,有38.9%的学生认为,与教师以及同学的关系最能影响上课时的情绪。经验也表明,凡是差生聚集处,由于互动效应的作用,课堂问题行为一定多。另外,学校课程安排、调课;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教学环境的布置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五)社会教育环境的失控。调查显示,有23%的学生和25%的教师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社会因素”。社会大环境有很多教育所难以控制的因素,电视、网络、歌厅等都对青少年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产生课堂问题行为不容忽视的因素。相当多的职高生晚上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睡觉就成了他们课堂的主要任务。
  三、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着眼于需要原理、期望原理、示范原理、强化/消退原理等基本理论;应坚持尊重学生、情感性教育、宽容学生、多奖少罚、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坚持一致性等基本原则。
  1.需要原理: 事实上,就学习抓学习是抓不好的,学习最终是源于学生要学习的内在需要。对于职高生来讲,普遍缺乏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很多学生抱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态度,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习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是变成一种追求,成为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真正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2.期望原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人的愿望。”教师要用积极的眼光理解和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信念。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内心蕴藏着积极的资源,相信每个学生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长和才能。教师只有基于这样的信念,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爱心和热情,充满积极的期待,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示范原理:教师在教育中可以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学习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从而习得新的行为;也可以是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呈现他所期望的学生所应习得的行为及其价值,让学生发展起良好行为或目标行为,从而塑造起新的行为模式。
  4.强化/消退原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强化和惩罚(也叫负强化)进行课堂行为管理。例如站办公室、放学留校、公开批评、给低分、罚站、威胁等是教师常用的惩罚手段。而教师在课堂行为管理中常用的强化手段不外乎有:口头表扬、微笑、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给高分、给学生发奖品、奖章、奖金等。恰当地使用强化和惩罚,可以达到对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之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于1988年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有经验的教师管55个纪律散漫的儿童,要求教师对儿童的违纪行为紧追不放,处处抱怨,每每训斥,时时苛责。结果发现,8天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增无减,每个儿童都有150次左右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很多行为是指向教师的,造成师生间的冲突。之后,他对一切攻击行为不予理会,而对每一次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奖励,结果发现,到12天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戏剧性下降了,而师生间的合作却上升了。可见,在矫正问题行为过程中应该奖励多于惩罚。
  学校内各班级在课堂行为规范上必须统一要求。
  
  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恰当处理,取决于教师对于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
  1.事先预防策略。主要表现为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建立课堂规则;改善课堂环境;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
  2.行为控制策略。主要表现为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抑制问题行为;选择有效的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比如运用暗示、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移除媒介、直接纠正、转换、沉默、劝其暂离课堂以及惩罚等方法。
  3.建立和谐沟通策略。教师要在任课班级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沟通的良好风气。要打破传统上认为师生间仅仅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狭隘认识,正确对待教师的权威。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对那些课堂问题行为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教师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和谐沟通的关系,进行关怀和疏导。
  4.提高教师素质策略。教师应掌握良好的课堂管理策略、应有良好的课堂观察能力、正确掌握和运用控制课堂的技能、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及洞悉学生心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5.形成和促进家校互动策略。
  总之,学生问题行为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教育转化工作是十分艰巨的。转化的效果存在于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关键取决于教师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精神,对不同的情景施以不同的转化方法。
  由于课堂行为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人们对课堂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相同,而总结出各种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模式。根据我们的研究,从预防、纠正问题行为和塑造良好行为的角度,采用“行为导向”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模式,这个矫正模式是由觉察、诊断、目标、改进、检评、塑造等六个基本环节构成,以觉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和潜在的问题行为为起点,经过诊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课题汇报(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96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职教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