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 ——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阶段成果
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专业学习站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师与企业内训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职业定向;
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有的可以与工作岗位相吻合,其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
(2)实用
“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3)高效
“一体化”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承、互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4)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以“一体化”模式教学,能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学习能力;能运用人机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5)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教学方式实现五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学习站、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一体化教学的模块课程的开发结构
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精益管理方式的推广,对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习者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专业基础课安排过多,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培养目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大的革命,改革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势在必行。
(一)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
要进行深刻有效的变革,人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必须先行。综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一年多来,我们聘请了教育部、劳动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多位职业教育专家来校讲座,用当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武装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头脑,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和小范围的实验,不断领会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内涵。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工作任务分析是课程开发的源头。通过分析,把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一一列出,进行分类,层次清晰,整个流程表达完整。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能力”为基础,按照工作的相关性划分模块。打破了单纯以“重复、刚性”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教学”的理解。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 《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 ——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阶段成果(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3229.html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专业学习站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师与企业内训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职业定向;
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有的可以与工作岗位相吻合,其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
(2)实用
“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3)高效
“一体化”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承、互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4)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以“一体化”模式教学,能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学习能力;能运用人机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5)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教学方式实现五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学习站、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一体化教学的模块课程的开发结构
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精益管理方式的推广,对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习者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专业基础课安排过多,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培养目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大的革命,改革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势在必行。
(一)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
要进行深刻有效的变革,人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必须先行。综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一年多来,我们聘请了教育部、劳动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多位职业教育专家来校讲座,用当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武装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头脑,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和小范围的实验,不断领会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内涵。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工作任务分析是课程开发的源头。通过分析,把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一一列出,进行分类,层次清晰,整个流程表达完整。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能力”为基础,按照工作的相关性划分模块。打破了单纯以“重复、刚性”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教学”的理解。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 《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 ——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阶段成果(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