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影响着当今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提高和拓展了它与生物科学的整合范围,使信息技术在生物学中突显优势;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直观、形象、生动乃至网络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了一种主动、独立、体验和探究和学习环境;从而促使教师摈弃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新课改素养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动去获取知识,能真正促进教学重心从“教”向“学”的转移。旧的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幅挂图,以教师的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和过去的教学方法相比,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媒体资源大大增加了。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自然科学探究史中的一个神秘话题,并且至今没人能对地球上第一个生命是如何出现的这一问题给出定论。当我把这个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立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始了活跃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我看到学生们因坚持自己的观点争得不可开交时,我引导学生去搜集有关“地球生命的起源”的各种确凿证据,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搜集和获取的声像、图片或文字资料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科学推测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观点;并以多媒体课的形式全班展开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索生命的起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项目摈弃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新课改素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对象:
我选择所带的初二年级(3—7)班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初二(7)班做为实验班进行研究,另外选择了7 —8个信息技术素养及生物学素养较好的学生,共同去探讨确立研究的课题和研究的方案。
三、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题将采用实验班进行资料搜集。安排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材料,然后制成文稿等形式。学生搜集的有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资料有图片、文字和课件等形式。搜集的内容有陨石撞地球的图片,“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什么?”“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争议”等内容。
教师个人也上网查到了许多有关资料和课件,其内容有;
(1)、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教材配套“视频资料”。
(2)、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种学说及相关证据。
(3)、上网查到《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课件;通过分析可引用有关生命起源的相关证据及图片和文字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成果展示。案例:《地球上生命起源》
文献法:查阅以往的研究文献关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究实验”等问题的论述,从中提炼出学生“实践能力”所包括的内容、“探究生物教学”的研究现状等,从而使整个研究的概念体系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之上。
实验法:对初二、7班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探究《地球上生命起源》
调查法:对同一年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以及对研究组成员的探究过程进行相关调查。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5 、10---2005、11)
我校也在2005年10月接受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在这项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确立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确立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5、12---2006、2)第二阶段主要是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在此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资料搜集。第二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成果展示。案例:《地球上生命起源》
第三阶段:(2006、3---2006、5)在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基础上,进入课题探究的实践阶段,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为教学案例,实现验证“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探究。
此阶段主要完成以下的任务:
1、成果展示。
2、探究结果。
3、能力提升。
4、总结。
四、研究目标:
1.研究成果目标
旧的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幅挂图,以教师的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和过去的教学方法相比,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媒体资源大大增加了。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的去获取有关“地球生命的起源”的各种确凿证据,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搜集和获取的声像、图片或文字资料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科学推测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观点以多媒体课的形式全班展开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索生命的起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项目摈弃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新课改素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逐步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真理、知识的过程,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氛围。具体的说就是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以传授更多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旧观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探究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提高和拓展了它与生物科学的整合范围,使信息技术在生物学中突显优势;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直观、形象、生动乃至网络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了一种主动、独立、体验和探究和学习环境;从而促使教师摈弃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新课改素养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动去获取知识,能真正促进教学重心从“教”向“学”的转移。
3.学生目标:
可见让学生学会用查阅。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五、研究内容和措施
本课题拟分别从七年级(3----9)班级入手,以基本教材为内容,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究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主动获取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教材的钻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表达的综合能力。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准备
召开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落实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2.实施
学生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相关信息。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成果展示。
案例:《地球上生命起源》
3.总结
经过对本课题探究性的研究的总结和反思,然后撰写出相关的论文。
六、研究初步效果
本课题经过多半年的探索、研究、实践,现已基本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主要取得以下初步效果:
1.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以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通过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加强训练,增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植提供了宽松的氛围。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知识信息,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2.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探究实践过程中的独创力、、变通性以及想象力等都得到提高。
3.本人撰写出的相关论文《浅议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获市级三等奖。
七、几点体会和感想
在整个教学探究过程中,我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原理;在学生的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和引到的作用,将主动思维和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将“问题”交由学生自行解决,让学生主动发。经过半年多的探究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已经结题。半年多的研究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1)教育要改革,模式要更新,教育科研必须先行。(2)通过研究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在探究的学习氛围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研究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培养实践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如课题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够,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限,学校多媒体设备无法与新课改研究相配套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学生研究性学习
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兰州十一中 顾焕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