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究
教学结合起来,把理论灌输、专题报告、研究和经验交流、演讲、座谈、讨论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员学习理论的兴趣。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网络以其无限的容量、灵活的方式为党校教育开辟了巨大的空间:所以,高校党校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必须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党员再教育专门网站,占领网络阵地。通过网络展示生动丰富的党组织活动图片,直播真实感人的党的先进人物报告录像和优秀的教育影视片,强化教育效果,实现网上再教育。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党校应从学生党员的主体需要出发,从提高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需要出发,转变教育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要求,强化育人意识,以提高学生党员素质为出发点,把教育内容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各个层面,落实到各个环节,突出层次性和针对性,突出党校教育的目的性。
(二)支部教育模式
党支部是基层的一级党组织,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大学生学习的完成;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全体学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切实发挥监督功能。一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和公开选拔制度,让优秀党员有机会参与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二是健全学生党员考核评议制度,使党内优秀分子脱颖而出。学生党支部要实行学生党员“挂牌”制度,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督促学生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接受全院师生的监督。三是要健全评比考核体系。在评比中针对于学生党员的表现,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填写评议表及打分,通过党员自评、党组织评议、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全方位多层次地考核学生党员,并将考核结果与预备党员转正、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组织处理挂钩。还可以创建学生党员橱窗公示栏,在橱窗公示学生党员的名单及照片,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活力,而且扩大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程度,密切了党群关系。
2.切实发挥辐射、渗透功能。大学生党支部可以主动做好意见收集工作,建立意见收集制度。为了更好地搜集意见,支部成员与普通同学之间要保持融洽关系,及时发现问题并认真处理。要定期召开学生党员会议,沟通意见。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宣传交流阵地,在网上建立沟通通道,把学生党员再教育做得更有实效性。
3.切实发挥平台作用。学生支部要积极探索组织生活形式,例如聘请优秀的老党员与青年党员一起开展主题交流;定期举办论坛,激活党员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去思考问题。学生支部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宗旨、党纪等,并要求学生党员写心得体会。
(三)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党员再教育效果的重要形式。社会实践能使学生党员从理论观点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收集信息的钻研者,可以帮助学生党员解决好知行统一的问题。当前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偏重学生党员浅层的现实表现,欠缺服务(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于社会的长远效应的培养和设计;偏重对学生党员的一般号召,欠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指导;偏重组织上入党,缺乏社会考察力等。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校内实践可以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和提高学生党员的能力,在教育中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培训与加强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校园内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高年级学生党员做低年级班主任;承担党、团课任务;设立学生党员服务区;建立与普通学生联系网络;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实践党员标准的学习活动、科技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2.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应起到骨干作用,部分学生党员应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党员可以根据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设立专项实践调查,对接和协调社会实践活动点,参与社会实践方案的制订,组织他们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这些活动可以培育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其先进性意识、学习意识和模范意识,激发他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张日新,马安勤,韩云金,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向波涛.切实加强高校新生党员再教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2).
[3]费英勤,胡旭阳.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4]杨景振,刘玉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3).
《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3382.html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党校应从学生党员的主体需要出发,从提高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需要出发,转变教育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要求,强化育人意识,以提高学生党员素质为出发点,把教育内容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各个层面,落实到各个环节,突出层次性和针对性,突出党校教育的目的性。
(二)支部教育模式
党支部是基层的一级党组织,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大学生学习的完成;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全体学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切实发挥监督功能。一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和公开选拔制度,让优秀党员有机会参与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二是健全学生党员考核评议制度,使党内优秀分子脱颖而出。学生党支部要实行学生党员“挂牌”制度,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督促学生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接受全院师生的监督。三是要健全评比考核体系。在评比中针对于学生党员的表现,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填写评议表及打分,通过党员自评、党组织评议、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全方位多层次地考核学生党员,并将考核结果与预备党员转正、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组织处理挂钩。还可以创建学生党员橱窗公示栏,在橱窗公示学生党员的名单及照片,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活力,而且扩大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程度,密切了党群关系。
2.切实发挥辐射、渗透功能。大学生党支部可以主动做好意见收集工作,建立意见收集制度。为了更好地搜集意见,支部成员与普通同学之间要保持融洽关系,及时发现问题并认真处理。要定期召开学生党员会议,沟通意见。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宣传交流阵地,在网上建立沟通通道,把学生党员再教育做得更有实效性。
3.切实发挥平台作用。学生支部要积极探索组织生活形式,例如聘请优秀的老党员与青年党员一起开展主题交流;定期举办论坛,激活党员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去思考问题。学生支部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宗旨、党纪等,并要求学生党员写心得体会。
(三)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党员再教育效果的重要形式。社会实践能使学生党员从理论观点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收集信息的钻研者,可以帮助学生党员解决好知行统一的问题。当前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偏重学生党员浅层的现实表现,欠缺服务(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于社会的长远效应的培养和设计;偏重对学生党员的一般号召,欠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指导;偏重组织上入党,缺乏社会考察力等。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校内实践可以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和提高学生党员的能力,在教育中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培训与加强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校园内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高年级学生党员做低年级班主任;承担党、团课任务;设立学生党员服务区;建立与普通学生联系网络;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实践党员标准的学习活动、科技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2.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应起到骨干作用,部分学生党员应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党员可以根据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设立专项实践调查,对接和协调社会实践活动点,参与社会实践方案的制订,组织他们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这些活动可以培育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其先进性意识、学习意识和模范意识,激发他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张日新,马安勤,韩云金,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向波涛.切实加强高校新生党员再教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2).
[3]费英勤,胡旭阳.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4]杨景振,刘玉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3).
《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