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学案例
4.开展有意义的体验活动
少年儿童需要在亲身体验中,逐渐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我利用学校推行“诚信工程”、经典诵读活动。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诚信储蓄卡”,并开展“我是诚信小学生”的评比活动。小蔡是个聪明的孩子,记忆力很强,经典诵读是她的强项。我鼓励她上台领读、领背,当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其中的意思;把自己设计的“诚信储蓄卡”展示给同学看,让她把每周自己说的谎话、拖欠的作业逐条登记在“诚信储蓄卡”上,然后进行对比、反思。由全体学生监督,并且及时向班主任反馈。
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她在亲身体验中逐渐懂得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讲诚信,由此认识到自身说谎的危害。
“偏科”的课代表
虹星桥镇中心小学 章 云
看到差异在一定意义上是教育的财富而不是包袱。—— 题记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同学一些科目好,一些科目差,即所谓的“偏科”现象,他们往往对某些学科感到厌烦,毫无兴趣可言。我可以感觉到,一旦有了“不擅长的学科”,就等于患了一种学习上的疾病,会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麻烦。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我们一厢情愿,用说教的方式往往会收效甚微,如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治疗孩子的偏科现象呢?
一、教育故事
鑫(化名)是我们班的一名男孩子,五年级时从观音桥转来,论模样,那是男孩子中的佼佼者,让人一看觉得可爱,不由得会喜欢上他。可是每次考试,他的数学成绩都在班级前列,语文成绩却总是在后面。事实告诉我,鑫偏科,而且还很严重。
一次考试后,我找到他谈话,想从中知道一些原因,而鑫却说自己在语文方面已经很努力了,可成绩怎么也上不来,他都快失去学好语文的信心了。他的话使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故事,于是我说:“你帮我做一件小小的事情,可以吗?”他点点头。我说:“好,现在,请你拿着老师的茶杯去帮老师接一杯水。请你注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杯子里的水满的最快,用的时间最少。”鑫走到水龙头前,起先把水龙头拧几拧,开到了最大,结果水“哗……”的一下从杯子里冲了出来,溅得他满脸满身都是水,他赶紧将水龙头往回一拧,水还在溅,又一拧,杯子里还有水花,再一拧,水不溅了。他把满满一杯水放到了我的桌子上,我说:“在什么情况下杯中的水最容易盛满呢?是水龙头拧得最大 ,最小,还是恰如其分?” 他说是恰如其分。我说你回去吧,你已经知道怎么学好语文了。孩子一脸茫然地走了。第二天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老师,我明白了,学语文,也要像接满水杯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寻找适合自己的恰当的方法,光急没用,欲速则不达!你说对吗?”尽管这里有五个错别字,还有三处前后搭配不当,但我还是在他的日记本上写道:“你真聪明,一点就通,老师相信你的语文一定会像你的数学一样优秀的。”
通过观察和多次接触,我了解了他语文学习的障碍,一是识记能力不强,体现在积累上是错字连篇,在词语过关测试中,他连50%的正确率都达不到;二是理解能力太差,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感悟连基本的入门都做不到;三是应用能力低,不会造句,作文前言不搭后语,造句却一概不知。
这以后,我经常关注鑫的语文学习情况。我让鑫做语文学科的课代表,以培养他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他潜在的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上课时经常叫他起来读书、回答问题。鑫的声音非常好听,尽管他读书很不流利,我还是多次表扬鼓励他,并经常课下指导他读书,让他回家好好学习,课上读给同学听。他很听话,每天都坚持回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下来的几次考试我都明显降低了难度,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学生学习兴趣就是被老师的难题给考低了,当几次考试后,鑫感到自己也能超过60分时,我发现他的眼中有一种异样的光。看来自信心是有了,下一步的关键是让他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我利用他做课代表之便,时时地与他探讨,并循序渐进地帮助他提高学习力。他识记能力不强,我们就一起探讨怎样进行记忆。当他背诵段落时,我引导他一边背诵一边在眼前出现影像,背上句联想下句。为验证他的记忆力并不差时,我给他十个毫不相干的词语,让他看三分钟再进行记忆,第一次他只能记住三个,然后我让他把这些词语重新排列,可以考虑押韵顺口,也可以考虑相近事物,还可以把这些词语变成一个你自己能复述的故事。他尝试着去做了。果然这一次十个都记住了。这也许是他首次这么出色的成功体验,我分明看到了他由于兴奋而涨红了脸。对于错别字,我与他认真分析,并做到以后写字时放慢速度,一边写一边想字的组成以及字的形象、字的意思,这样尝试了一段时间以后,他的语文学习的确有了进步。
当然,要提高他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不是一时之功,但我始终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在懂得了一些方法后,从最简单的练起,让其享受到掌握方法的成功感。在用词语造句后,我引导他向自己提出问题,诸如:这句话我用上需要造句的这个词语了吗?我写得这句话通顺吗?我加好标点了吗?句子中是否出现错别字,我该怎么改正?
就这样在我耐心的辅导之下,鑫还真的掌握了不少学习语文的方法。自信心的上升加之方法的掌握,使鑫不再害怕学习语文,而是充满热情,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课上他再也不是“专职听众”了,积极而有效的参与让这位语文课代表越来越被同学们刮目相看了。
课后我经常推荐一些课外读物给鑫,有时还送一两本课外书给他,还不失时机地指导他如何选读课外书。
上学期的新概念作文比赛,初赛时我积极指导他,让他有机会进入了决赛,虽然后来的决赛没有得奖,但鑫在日记这样写道:“我很高兴也很自豪,自己能代表班级去参加作文比赛了,虽然没有拿奖,相信下次我还有机会,现在我学习语文不再那么怕了,我觉得语文学习还是有乐趣的,我相信我会越学越好的。”上学期期末,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都达到了90分以上。看到了这样的成绩,我满心快慰。
二、教育策略
从鑫的事例中,我觉得对待偏科的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把着眼点放在激发薄弱科目的学习兴趣上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工作。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有强大的内动力。在鑫的故事中我采用了三种方法激发他的兴趣:一是放低要求 ,用目标激发兴趣。我放低考试的要求,用比较简单的试题,让他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样一时间便能激起再接再厉的勇气,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二是用信任和优势引导兴趣。即使再偏科的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上也应该有他自己的优势,我们要信任他们,并充分重视优势促使兴趣的形成。对于鑫,我让他做语文学科课代表,并发挥他读书声音好听的优势,以此为“兴奋点” 培养其兴趣,建立信心。三是用兴趣激发兴趣。学生对“弱科”没有兴趣,而对某项活动有兴趣,可利用某项活动兴趣,迁移到“弱科”学习上来。如我让鑫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让学生佩服鑫,从而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把着力点放在课内外的结合上
偏科生对薄弱科目学习既缺乏兴趣,还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往往知难而退,所以教师的跟进显得非常重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经营好自己的课堂,给“弱势群体”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并多表扬和鼓励;有计划地辅导好课下,遥控好课外,包括当面循序渐进的辅导,电话沟通等。只有课内外有机结合,科学掌握,才能培养薄弱科目学生学习的意志,养成勤学不懈的品质。
3、把侧重点放在培养薄弱科目的能力上
治疗偏科,除了激发兴趣,课内外有计划的跟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还要把重点放在培养能力上。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能力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能力的不足,进行强化与补救训练。在培养鑫的能力上我差不多花了半个学期,教他背书、记忆词语;为杜绝写错别字,我让他用一边写一边想字的组成以及字的形象、字的意思;在理解课文时,让他查资料 ;在 引导他正确用词语造句时,我让他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因为我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才有了鑫后来的学习成绩。
三、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薄弱科目变强,强的科目变弱。在抓薄弱科目的同时,不应限制他们对所擅长科目的学习,而是帮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强的科目的优势,既补薄弱科目之短,有要扬强科目之长,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有一个木桶原理是说:“一个用木板做的木桶,若有一块木板短于其他木板,那么这个桶的容积只能达到木板的上沿。”但若把木桶斜放,容积就大了。对偏科生也一样,尽量充分发挥强科目之长,以长促长,取长补短,他们才会更、更健康的发展。
实际上,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学习方法不同,产生偏科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教师如能深入了解产生偏科的原因,掌握学生只是缺漏的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防止和根治,咱们的偏科生才能充满自信,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留 住 心 守 住 情
——对一位留守儿童教育转化
虹星桥镇中心小学 易民剑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因此我镇出现了大量由别人代管的“留守学生”。 结果表明:有很多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渐渐变成了“差生”的代名词。“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我班有6个留守学生,其中有一个男同学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自小由外公外婆抚养。上学期,母亲也随父亲外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很自卑。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合群困难,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有时甚至用装怪或怪叫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可同学们反而更不喜欢他,在一次班上的调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他最需要帮助。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外公外婆的过分溺爱,事事迁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补偿式的父爱母爱,每次父母回来就给他大量的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有求必应,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督促很少。
通过以上分析,我决定从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正确对待孩子,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外公外婆多次交谈,让他们明白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他做。并通过电话与他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地给孩子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恶习。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2、帮助孩子纠正观念、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乐趣。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主张给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及正面强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大多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外界的批评和表扬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情绪行为。为了让他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 采用关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