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学案例
在决定对xx采取教育措施后,坚持要做到的一个字是“缠”。用教师的鼓励与关注缠着他,用同学的关心与帮助缠着他,用班级良好的氛围缠着他,用严格的监督措施缠着他……使他在很多时候,不忍心犯错。当他的内心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意识和行为目标后,各方面的事情如听课、作业、衣着等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对人的教育,不是“与虎谋皮”,教化之功,就在这潜移默化之中。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蔡靖还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但毕竟有或多或少的进步。
案例反思:
老师对被学生的关爱之心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源动力所在。只有当老师怀着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来投入工作时,才能不断地集聚力量,并能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不断总结与反思,调整工作方式和态度,探索更符合班情与学生的转化方法。另一方面,只有当老师在工作中充满爱心,处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就能使学生慢慢理解老师的行为,并对老师产生认同感,利于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开展。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形成往往有一个较长的时期,尤其是问题复杂的学生,形成原因更多、形成时间更久。我们要有作好打一场持久战、消耗战的心理准备,不能有急功就利快速完成的侥幸思想,不然很易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学生的反复变化而产生挫败感,打击自己的工作信心。因此,在后进生转化中恒心和耐心是我们所必需的。
我和干干“过招”
虹星桥镇中心小学 葛春英
xx可是我们班的“名人”。调皮、贪玩是他的特点,最烦人的是不爱作业,上课小动作不断,但是让人欣喜的他还有一两点长处,就是很讲朋友义气,劳动也卖力。我面对这样一个学生,一开始我还是没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是沿用一些习惯的方法:批评、罚、请家长来学校等等,但结果还是没有什么大的作用。我想起了罗森塔尔心理学家证明的道理:老师对于学生的期待和厚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心想:“尝试一下吧!看会不会有意外的收获。”
【案例1】
改变态度,发现美
午休课,大家都在认真地写字,xxx也在认真地写。我有点欣喜,走过去一看,顿时三冒三丈,真想狠狠地批评一顿。我闭起眼,强压下心头的火,在心里默默地说:“放松,再放松!”当我再一次看他的作业本时,我发现虽然只写了几个字,但每一个都是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写的,看得出,他上了心思。我一改以往对他的态度,把严肃的表情放松,微笑着对她说:“呦,xx的字写得真用心,进步很大,越来越能干了。”他不好意思地脸红了,写的字也越发用劲了,我握住了他的手,手把手地教,轻轻地告诉他:“写字时也应该放轻松,手指不要太用力,手腕要灵活。”明显地,我感受到他放松了不少。这一次,作业他又拖拉到最后一个交,可是字却比好多同学的漂亮、端正。我在班级大大的表扬了他,我似乎看到他眼里的小星星。
【反思】
好孩子 需要夸
每种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正如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面多棱镜,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都可以反射出七彩的光芒,我们需要练就一双慧眼,需要拥有验光师的本领。发现孩子的美,好孩子是夸出来。换一个角度,变一种思维,世界就会因此多一个奇迹,多一份灿烂。但我也很清楚,这不是长期之法必须乘着这点热,马上想出另一个方法,把它变成一团火烧起来。坚持下去,逐渐转变。
【案例2】
再接再厉 创造美
大课间时,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我在教室批改作业,拿到xx的习作本,我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平时连抄写都有懒的小孩,小作文竟写了整整三面,而且字也很端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用心地读了读,真是麻烦,我花了许多时间才理解这篇小短文:标点断句不准确,句子重复不通顺。读起来可真令人头痛,可我还是给了他三颗星,我知道上次的鼓励起效了,他开始在改变自己,这可是他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写小作文啊。我把他请进教室,恭喜他得了三颗星,他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兴奋地告诉我:“昨天,我一直写到10点钟,妈妈都要生气了。”“是啊,妈妈心疼你了,干干越发能干,葛老师听了也很感动,下次别写到这么晚了,注意身体。”我顿了顿,接着说,“我一直认为你是个能干的孩子,劳动起来最积极,对同学也特别讲义气,看,现在还爱学习了呢!”听了我的话,他的小脸更红了,小眼睛在我和窗外的同学之间飘来飘去,我乘机说:“其实,我一直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想想看,你长大变成一个成功人士,你来看看老师,老师多光荣啊。”xx一下笑了出来,他已经打开他的心扉了。于是我接着给他读了几篇优秀的作文,耐心地指出他那篇小练笔的不足之处,和他一起修改。慢慢地他开始地喜欢上我的课了,作业也越来越及时,有质量了。真是令人兴奋。
【反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谈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的真诚。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眼神,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会对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产生莫大的影响。泰戋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们的孩子需要真诚的赞美与激励,几颗普通的五角星,几句简单的话语,激励着多少同学上进。
劝架的风波
虹星桥镇中心小学 朱雪芳
案例:
中午,班长匆匆忙忙跑进办公室:“老师,A的牙被B用跳绳拉掉了一颗。”“怎么回事?”我边说边往教室走去,来到教室,A同学眼泪满面,强着说:“B把我这颗牙拉掉了。”“老师,他们两人在打架,我想用跳绳把他们拉开,一拉就把A的一颗牙拉掉了”。听了他们的自述后,我对他们说:“老师不是经常说,课间、午间活动要文明,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更不该打架,你们看这不就出事情了吗?”于是把打架的前因后果问清楚,两人也各自承认了错。
这时,韦老师来了,我让韦老师陪A去医院检查一下。
我把丁富彪叫到草坪边,对他说:“今天你觉得自己这样做,做得对吗?”“我拉架有什么错?”他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没有一点错。
“是的,拉架是没有错,可你不应该用跳绳去把他们拉开,你这一拉把A一颗牙拉掉了,这可怎么办呢?如果这颗牙是正在换的牙问题不大;如果这颗是已经换过的新牙,那麻烦就大了,这空缺永远也长不出牙了。你说这个怎么办?再说,如果你把跳绳套在了他的脖子上,你这一拉,不就会出人命的,你知道吗?你好心却办了坏事,你说是吗?”他耷拉着脑袋,终于开口了:“老师,我错了。”“以后劝架要讲究方式方法,应该马上告诉老师,千万不要乱来,今天,回家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记住了吗?”“老师我记住了”。
经过医生的检查,A同学掉的那颗牙是在换牙。第二天,B的妈妈拎了一箱牛奶和一些水果,来看望A同学,还让B向人家道了歉。
反思: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孩子都喜欢老师“办事公正、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平易近人,不摆架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上进心,也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才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脉膊。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这个真诚愿望出发,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引导,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失窃的50元
虹星桥镇中心小学 韦玉梅
【案例】
小丁是我班的学生。个头小小的,皮肤黝黑,看上去好像总是没有洗干净。他古灵精怪,不论遇到谁,总会时不时冒出几句出人意料的话。调皮的他还有一个坏习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
小丁的姑姑在街上开了一家小吃店。小丁放学手经常往他姑姑那儿跑。生意忙的时候,大人们根本顾不上这“小子”躲在哪个角落。他会时而钻到桌子下,时而溜到门后边。摔破碗、碰到热水瓶的事时有发生,惹得他姑姑几次都很生气。每次都想狠狠揍他一顿。但看着他是侄儿的份上,几次都忍了下来。可这孩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
一天早上,他姑姑气呼呼地跑到学校来。我和朱老师询问了一下原因,原来是她放在柜台里的钱无缘无故少了50元。不用怀疑,她肯定是小丁拿的。由于第一节课马上要上课了,我觉得马上把小丁叫出来,他肯定不会承认,法尔会把局面弄僵。于是,我和朱老师先安顿了一下这位姑姑。并向她保证,如果钱真的是小丁拿的,我们一定让他物归原主。这位姑姑也表示,钱是小事,可孩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可会铸成大错啊。我们都同意以此事为契机,让小丁从此知错就改,养成不拿别人“一针一线”的好习惯。
课后,我们没有急于找小丁。而是先向他周围的同学打听:“最近小丁身上是不是有很多钱?”同学A说:“我今天早上看见他口袋里有一个20元”,同学B说:“我今天早上是和他一块儿来学校的,他在校门口的小店里买了很多玩具”……。‘糟了’我心想,他把钱已经开始用了。开来,他姑姑估计没错。为了万无一失,我特地打电话询问了小丁的爸妈:“最近这两天有没有给小丁很多零花钱。”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把小丁叫到了办公室。
我以笑脸相迎:“小丁,老师最近要上一节有关玩具的课,可我知道的玩具种类、名称不多。根据老师平时的观察,你肯定是个“大玩家”,能不能向老师说说?”小丁脑袋一歪,神气十足地回答“要说玩具种类、名称,那太广了。“那你能不嫩借我一些?”“行啊,我现在包里就有一些。”说出这句话,他好像有些担心,但话既出,也只好照着办了。二我则静静地等待着他往我布置的“坑”里跳。果然,他吧书包打开,捧出了一大堆玩具。有水枪、玩具车、小陀螺等。“咦,你哪来这么多玩具,而且都是未拆封的?”眼看着瞒不下去了,他老老实实地回答“是我在姑姑店里拿的”“拿了多少钱?”“50元”,买这些玩具一共花了30元,身上还有20元。还算诚实,我暗自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建议和他一起去小店把这些玩具统统还给小店老板,小店老板还算通情达理,把30元如数推给了他。他把身上的20元也交给我,让我一并交给他姑姑,并代他向姑姑道歉。他说,我ihou一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请老师放心。老师,你要借玩具,我家还有,明天带给你。看着那双忽闪的眼睛,我的心。
【反思】
学生的“偷窃”行为往往会让我们愤怒不已,直到有一天,读到一篇文章关于10岁以下的孩子有“偷窃”行为的现象普遍存在。孩子们的“偷”主要是处于好奇,希望引起家人的关注,占有欲望比较强烈,叛逆的个性,强烈的冒险心理等。所以,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并不是难以容忍,不可原谅的。老师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灵活机智地处理学生的“偷窃”事件。抓住“小偷”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转化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教师只有抓住有力的线索,找准学生的弱点,找到教育的契机,有智有谋地让学生主动认错,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nb
《小学生教学案例(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