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强基础、健制度,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抓队伍、转作风,切实提高镇(街道)党委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镇(街道)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镇(街道)党委重大事项票决和民主协商机制,增强镇(街道)党委驾驭全局的能力,提升党委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水平。二是加强对镇(街道)党委运行机制的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绩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和驻村干部实事公评机制,健全镇级民主议事会制度,探索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切实保障党代表和广大党员的权力。党务公开要从形式向内容转变,从结果公开向程序公开转变,从自发公开向自觉公开转变。三是优化配置镇(街道)干部队伍,实行“1带1”(即一个班子成员或一个老同志带一个年青干部)联村工作机制,推广联村干部“双向选择、揭榜承诺、捆绑式”考核,加强对联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四是着眼转变干部作风,落实“五个日”工作制度,即民情访谈日制度、办公无休日制度、住镇驻村日制度、领导下访接待日制度、工作交流日制度,促进镇(街道)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
2、强基础、健制度,全面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以《绍兴县行政村工作规范》为抓手,着眼建立“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级管理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加强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等三支队伍建设,村干部队伍突出抓“亲和力”,通过强化考核管理,提高村干部办事的公正性、决策的科学性、服务的亲民性;党员队伍突出抓“先进性”,发挥党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村民代表突出抓“代表性”,以“1+1”(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为载体,引导村民代表正确行使职责。同时,强化四个规范:一是规范党务工作,抓好“三会一课”、民情“三谈”等基础性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二是规范村级决策,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建立完善重大村务事前公告、事中表决、事后公开的民主决策制度。三是规范村干部管理,从分析不稳定村党支部书记存在的问题入手,加强对村干部的教学培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民主理事、公正处事、干净干事的水平;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选拔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并落实跟踪培养措施,确保村级换届有人可选;完善村干部报酬结算方式,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评议、风险保证金等制度,使村干部的报酬真正与工作实绩、与群众的满意程度挂起钩来;树立一批“亲民、为民、富民”的新时期村党支部书记典型,大力进行宣传和表彰。开展村级班子“回头看”,采取“反测评”法,对村干部工作实绩、工作能力进行考评,及时调整不称职村干部。四是规范村务监督,落实村干部违规责任追究,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对不合格的村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3、抓教育、葆先进,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作用”这个目标,按照因人施教的原则,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对镇(街道)党员干部,规范每星期的集中学习制度,突出理想信仰、权力观念、工作作风、农村工作方法的学习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以村干部素质提高班为载体,突出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工作方法、法制观念的学习教育;对农村普通党员,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突出先进性、党纪与法纪、新党章的学习教育。积极推行“公推公考”入党积极分子,建立完善重大事情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的“三先”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外来党员、新经济组织党员、企业下岗失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如探索外出党员“短信互动”等管理形式,加强党组织和外出党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双向交流。
《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3575.html
1、抓队伍、转作风,切实提高镇(街道)党委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镇(街道)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镇(街道)党委重大事项票决和民主协商机制,增强镇(街道)党委驾驭全局的能力,提升党委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水平。二是加强对镇(街道)党委运行机制的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绩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和驻村干部实事公评机制,健全镇级民主议事会制度,探索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切实保障党代表和广大党员的权力。党务公开要从形式向内容转变,从结果公开向程序公开转变,从自发公开向自觉公开转变。三是优化配置镇(街道)干部队伍,实行“1带1”(即一个班子成员或一个老同志带一个年青干部)联村工作机制,推广联村干部“双向选择、揭榜承诺、捆绑式”考核,加强对联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四是着眼转变干部作风,落实“五个日”工作制度,即民情访谈日制度、办公无休日制度、住镇驻村日制度、领导下访接待日制度、工作交流日制度,促进镇(街道)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
2、强基础、健制度,全面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以《绍兴县行政村工作规范》为抓手,着眼建立“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级管理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加强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等三支队伍建设,村干部队伍突出抓“亲和力”,通过强化考核管理,提高村干部办事的公正性、决策的科学性、服务的亲民性;党员队伍突出抓“先进性”,发挥党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村民代表突出抓“代表性”,以“1+1”(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为载体,引导村民代表正确行使职责。同时,强化四个规范:一是规范党务工作,抓好“三会一课”、民情“三谈”等基础性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二是规范村级决策,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建立完善重大村务事前公告、事中表决、事后公开的民主决策制度。三是规范村干部管理,从分析不稳定村党支部书记存在的问题入手,加强对村干部的教学培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民主理事、公正处事、干净干事的水平;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选拔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并落实跟踪培养措施,确保村级换届有人可选;完善村干部报酬结算方式,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评议、风险保证金等制度,使村干部的报酬真正与工作实绩、与群众的满意程度挂起钩来;树立一批“亲民、为民、富民”的新时期村党支部书记典型,大力进行宣传和表彰。开展村级班子“回头看”,采取“反测评”法,对村干部工作实绩、工作能力进行考评,及时调整不称职村干部。四是规范村务监督,落实村干部违规责任追究,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对不合格的村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3、抓教育、葆先进,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作用”这个目标,按照因人施教的原则,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对镇(街道)党员干部,规范每星期的集中学习制度,突出理想信仰、权力观念、工作作风、农村工作方法的学习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以村干部素质提高班为载体,突出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工作方法、法制观念的学习教育;对农村普通党员,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突出先进性、党纪与法纪、新党章的学习教育。积极推行“公推公考”入党积极分子,建立完善重大事情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的“三先”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外来党员、新经济组织党员、企业下岗失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如探索外出党员“短信互动”等管理形式,加强党组织和外出党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双向交流。
《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