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研究
刘 猛,曾 稹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80)
摘要:当前,论坛、博客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舆情信息的研判、引导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最大的信息载体,更为大学生的自我表达和群体交流、讨论公共事务、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据权威调查数据表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沟通的第一媒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各种论坛、博客、贴吧、即时通讯站点和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发表意见并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表现内容
大学生网络舆情一般以校园网站、论坛(BBS)、即时通信(QQ、MSN)、博客、微博等为载体,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为客体,与作为舆论主体的学生根本利益一致,会针对同一事件产生具有代表性的意见,从而形成“舆论场”。目前,高校网络舆情从内容上看极为广泛,从国际政治、国内焦点到校园生活、个人情感,大学生都会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其中具有代表性或争议性的往往能获得强烈的反响,并引发激烈的辩论,最终形成强大的网络影响。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讨时事热点。凡是遇到能触动民族情感的事件,往往会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敏锐的思维,如强烈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台独势力妄图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等,言论和内容大多尖锐和犀利。
(二)交流思想情感。大学生渴望得到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关注,却又往往在相处和表达的过程中充满困惑,极其需要倾诉和沟通。“大学生怎么才能感情上不空虚?”“毕业了你会闪婚吗?”等问题往往会引发大量的讨论。由于观点不同,某些敏感话题也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讨论和某种程度的争论,控制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网络上的口水战。
(三)寻求意见建议。此类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主要通过提问方式,针对学业、就业及一些社会问题寻求网络咨询和帮助。此类帖子多半问题得到热心人的解答,发帖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四)分享心得体会。大学生以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经验为主,出现较多的内容是某某学科考试经验分享、毕业生找工作经验分享。此内容大多轻松愉快,因而也较受大学生网民的欢迎。
(五)发泄不良情绪。这是比较普遍也比较棘手的高校网络舆情内容,大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遇到误解或挫折后往往一时难以调适,便通过网络宣泄对学校或社会的不满情绪。帖子内容一般比较极端,甚至出现谩骂,时常造成“一边倒”的舆论趋势。网络管理人员针对此类帖子应该和发帖者好好沟通弄清发帖意图,最好能争取到发帖者主动要求删帖。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
(一)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政治上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大学生群体有雄心壮志,大都有政治抱负,但又缺乏实现雄心抱负的具体途径,因而在受到挫折时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当他们认为某些网络信息对他们有一定的“解惑”作用时,他们便会轻易跟随。正是这样,大学生在政治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往往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同样,大学生也特别喜欢在网络舆情形成过程中推波助澜。
(二)大学生群体有政治热情,但又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思想和冲动、偏激的行为。由于他们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历少,政治经验缺乏,在大是大非面前往往辨不清方向,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和过激言论所迷惑。在出现冲动和偏激的言论和行为时,他们也易于附和。由于大学生政治阅历浅,当某些对社会不满的情绪在网上发泄时,大学生“跟帖”最紧,最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阴谋所利用。
(三)大学生群体具备较好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素养,上网时间较长,容易接触并接受网络信息。网络舆情是与计算机网络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基础,而计算机技术正是大学生的特长。大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比较熟练的掌握使他们在网络舆情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因而大学生也就更容易接触到网络信息,从而产生网络舆情。
(四)大学生群体对与高校师生利益密切相关事情的关注。与师生利益休戚相关的事情,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后勤、宿管、网络、教学服务设施等,也常常是大学生关注和评论的热点内容。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舆情的发生是以能引起学生群体广泛性议论的中介性事物为前提的。简单地说,校园中或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事情,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网络舆情。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热点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校园学习生活的现实问题,折射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可以说,网络舆情是大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晴雨表”。密切关注高校网络舆情,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动态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判,对于高校切实、高效地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作出符合学生利益的决策大有裨益。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第一,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特点,大学生在网络中摆脱了现实社会的道德束缚,一些平时不敢谈的话题,却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匿名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这使得大学生行为的自主性和隐蔽性空前提高,导致了网络舆情难以调控和管理。
第二,由于网络舆情的多元化,一些错误的乃至反动的言论和思想容易乘虚而入,西方文化也借助网络在国内强势传播、扩张,加剧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企图实现“西化”“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