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制冷教学的“三要求”
摘 要:针对职业技术教育中,制冷技术专业教学出现的不当,分别从充实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方面,提出了对制冷教师的三个要求。
关键词:制冷 教学 方法
制冷技术是职业技术教育电类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制冷技术原理和制冷维修技术,具有一定的小家电维修能力的,具有初、中级资格的制冷设备维修工。但由于国家教育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整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加大了教学难度。同时由于制冷专业起步晚,师资及教学经验不足,故该课程的考证合格率不高,学生的技能不达标,使制冷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进教学,提高考证合格率,培养出优秀的制冷专业技能人才?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育学理论及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了一套制冷教学的“三要求”原则。
一、钻研教材,更要充实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的过程。因为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具有必然性的。只有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站到科学技术的前沿。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制冷技术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涌现出大量以高、精、尖技术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技术。制冷技术行业的这种变化和挑战,对具有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具有敏锐的科技触觉,及时吸收和更新专业新元素。
而且,当代的制冷专业技术工的就业范围已不在局限于小家电生产维修,更多的是定位于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部分安装维护、中小型冷库的维护及汽车空调养护方面。这些都已远远超出了原有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发展,教师就必须要精通专业基本知识,对教材做到懂、透、化的基础上,精选教材,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适当地调整章节顺序,更新教学知识点,在职业教育中及时充实教材内容,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如1999年版的教材中,对压缩机的讲解,重点停留在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而市场上出售的家用空调多为旋转式。虽然在制冷维修工的考评中对旋转式压缩机的要求比重不大,但这个知识点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有着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补充讲解旋转式压缩机的相关知识,以充实教学内容。
同样,汽车空调在常用教材中未有提及,在制冷维修工的考评中也没有要求。可是作为当代制冷技术的一大应用,这是教材中的一个空白点。而且汽车空调的动力来源、制冷剂、通风等基础知识与家用空调有着较大的差别,学生以后自学有一定难度,教师就更应单独列出,与家用空调进行对比讲解。
另外,教材中对窗机分体机等局部式空调(即分散式空调)介绍详细,但对常见的中央空调(即集中式和半集中式空调)并未涉及。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将来的就业设下了隐患。考虑到课时安排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应将中央空调的主要原理、组成部分,简要地用形象化多媒体教学,并相应资料印发给学生,作为知识点的充实更新。
调整教材章节顺序方面,就应该根据课时安排,兼顾教学难易程度,灵活处理。如参考文献2中的“检修工具及材料”部分,作为第三章内容,在基础部分先行讲解。而第六章“制冷系统维修操作技能”部分,虽然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扣,但编者考虑到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将两个章节分开讲解。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要求跨学期讲解,故教材的连贯性受阻。为避免学生出现记忆断层,可适当调整章节顺序,将这两章合并讲解。并按照“外形认识——使用方法——具体操作”的顺序,将检修工具由抽象到实际地讲解,达到学生更好掌握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更要措施灵活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故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智力和班级状况。而且制冷涉及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理论知识,教学中还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难度极大。对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措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对同一专业,学生基础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不同
就以电工专业2001级的市外班和市内班为例。笔者了解到市外班由于教学设备、师资等的局限,学生整体的电工基础和思维灵活性较差,但纪律性好,学习主动;而市内班则在接收新知识方面有优势,能动性强,但组织纪律性和学习主动性差。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就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采用不同的措施。如对制冷技术中常用测量仪表,包括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和兆欧表的讲解。市外班电工基础差,故应采用实验课形式,结合实物进行详细介绍;而市内班电工基础扎实,故可利用课堂练习,以问答卷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制冷技术中常用的仪表要点,采用简略的讲法,巩固学生记忆即可。
课堂互动方面,对前者市外班,随堂提 《谈制冷教学的“三要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3992.html
关键词:制冷 教学 方法
制冷技术是职业技术教育电类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制冷技术原理和制冷维修技术,具有一定的小家电维修能力的,具有初、中级资格的制冷设备维修工。但由于国家教育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整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加大了教学难度。同时由于制冷专业起步晚,师资及教学经验不足,故该课程的考证合格率不高,学生的技能不达标,使制冷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进教学,提高考证合格率,培养出优秀的制冷专业技能人才?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育学理论及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了一套制冷教学的“三要求”原则。
一、钻研教材,更要充实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的过程。因为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具有必然性的。只有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站到科学技术的前沿。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制冷技术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涌现出大量以高、精、尖技术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技术。制冷技术行业的这种变化和挑战,对具有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具有敏锐的科技触觉,及时吸收和更新专业新元素。
而且,当代的制冷专业技术工的就业范围已不在局限于小家电生产维修,更多的是定位于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部分安装维护、中小型冷库的维护及汽车空调养护方面。这些都已远远超出了原有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发展,教师就必须要精通专业基本知识,对教材做到懂、透、化的基础上,精选教材,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适当地调整章节顺序,更新教学知识点,在职业教育中及时充实教材内容,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如1999年版的教材中,对压缩机的讲解,重点停留在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而市场上出售的家用空调多为旋转式。虽然在制冷维修工的考评中对旋转式压缩机的要求比重不大,但这个知识点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有着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补充讲解旋转式压缩机的相关知识,以充实教学内容。
同样,汽车空调在常用教材中未有提及,在制冷维修工的考评中也没有要求。可是作为当代制冷技术的一大应用,这是教材中的一个空白点。而且汽车空调的动力来源、制冷剂、通风等基础知识与家用空调有着较大的差别,学生以后自学有一定难度,教师就更应单独列出,与家用空调进行对比讲解。
另外,教材中对窗机分体机等局部式空调(即分散式空调)介绍详细,但对常见的中央空调(即集中式和半集中式空调)并未涉及。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将来的就业设下了隐患。考虑到课时安排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应将中央空调的主要原理、组成部分,简要地用形象化多媒体教学,并相应资料印发给学生,作为知识点的充实更新。
调整教材章节顺序方面,就应该根据课时安排,兼顾教学难易程度,灵活处理。如参考文献2中的“检修工具及材料”部分,作为第三章内容,在基础部分先行讲解。而第六章“制冷系统维修操作技能”部分,虽然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扣,但编者考虑到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将两个章节分开讲解。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要求跨学期讲解,故教材的连贯性受阻。为避免学生出现记忆断层,可适当调整章节顺序,将这两章合并讲解。并按照“外形认识——使用方法——具体操作”的顺序,将检修工具由抽象到实际地讲解,达到学生更好掌握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更要措施灵活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故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智力和班级状况。而且制冷涉及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理论知识,教学中还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难度极大。对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措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对同一专业,学生基础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不同
就以电工专业2001级的市外班和市内班为例。笔者了解到市外班由于教学设备、师资等的局限,学生整体的电工基础和思维灵活性较差,但纪律性好,学习主动;而市内班则在接收新知识方面有优势,能动性强,但组织纪律性和学习主动性差。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就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采用不同的措施。如对制冷技术中常用测量仪表,包括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和兆欧表的讲解。市外班电工基础差,故应采用实验课形式,结合实物进行详细介绍;而市内班电工基础扎实,故可利用课堂练习,以问答卷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制冷技术中常用的仪表要点,采用简略的讲法,巩固学生记忆即可。
课堂互动方面,对前者市外班,随堂提 《谈制冷教学的“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