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走向


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983年7月,联合国亚太地区举行的中学生、大学生作文比赛,题目是“环境,它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国的康浩善于把语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联系起来,沟通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阐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对改善环境的强烈愿望,揭示了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表现了对美好生活和文明生产的热烈追求。取得了唯一的优胜奖。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从一个领域引入另一个领域,从一个学科移植到另一个学科,都必须经过消化、吸收。科学的方法是开放的,能给人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但不能生搬硬套、囫囵吞枣。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克服片面性,增强科学性,继承优良传统,顺应改革潮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三、多风格:众彩纷呈这里所说的“风格”,是指教学艺术风格。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艺术上的基本特色,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于教学艺术风格,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意义。有人从教学方法的特色来概括教学艺术风格;有人将教学技巧和作风的结合视为教学艺术风格;还有人把个性教学结晶称为教学艺术风格等。这些观点都能给人以启迪。透过上述多方面的综合,都可以捕捉到教学艺术风格的信息内涵。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是每一位教师自觉的追求、探索和创造。一般地说,它都是先从摹仿开始,逐步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摹仿越来越少,创新性越来越多,不断显示出稳定的艺术特征,涂上浓厚的个性色彩,使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日臻完善、充实和丰富。

教学艺术风格既有独特性,又有多样性。有的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有的教学逻辑严谨,富有说服力;有的教学情深意远,富于深刻的哲理等等。基于上述认识,有些教学论专家“根据教师在文学风味和逻辑风味上的优势的不同”,把教学艺术风格划分为“优美”和“壮美”两种类型。前者“往复回旋,婉转达意,言中有寓意,言外有深情,体物触情,细致入微,使学生感到愉悦和陶醉”,后者“刚健不挠,骨劲气猛,首尾相接,显示出教学过程的强烈的流动性和逻辑力量,传意达情,尽在言中,淋漓尽致,使学生感受到酣畅和振奋。”(董远骞等:《教学的艺术》)

  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只有在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作家创作,教师讲课,都需要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通过文学艺术与教学艺术,文学语言与教学语言,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特级教师于漪的教学就是如此。她的课“总是充满激情,意蕴深刻,常常是清词丽句,声情并茂,顿挫起伏,音韵和谐。”她说过:“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诚如该校陈小英老师所说,她的课能够用语言“粘”住学生。“于漪素以教学语言优美考究著称”,她的“教学语言十分独特,富有个性魅力”,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见《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2期)

  教学艺术风格在不同教师身上有极大的个体差异。如宁鸿彬老师的精讲巧授,浓缩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蔡澄清老师的“点拨”技巧,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钱梦龙的“曲向”,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等等(详见《活的语文教育学》),编织出种种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各有自己的教学基调、节奏、情趣,构成教学艺术的“链”和“潮,产生良好的总体效应。

  教学艺术风格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教师艰苦求索,自觉地进行实验、创造、升华,这些只能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起作用,而教师的性格、气质和心理品质对教学艺术风格的影响和形成,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其艺术价值的取向。

  提倡和实施多媒体、多学科、多风格的多元化教学改革还要根据协同学原理,发挥三者的合作、同步、协调和互补的综合效应,建立教学系统工程,发挥语文教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的整体功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走向(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405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