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导向困扰”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然而,实现这一目的。在目前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其中“导向困扰”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高考导向。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将政治课变成了实质上的理论(知识)教育课,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政治,忽视了思想教育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人们之共识,现在试点推行的“3+2”考试制度,迈出了第一 步,但在现阶段,“考”字当头,文理科学生难免为各自的“五科”疲于备战,文科生对政治钉“突击战”。为考而“背条条、用条条”,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的实际思想远离甚至背禽“答题思想”;理科高考不考政治,政治课失去了捞分的诱惑力,“会考政治一门不过关,也能参加高考”的思想,使政治课形同虚设,这已不同程度地波及到其它年级。
第二,社会负面导向。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狭隘的经济利益原则被重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机而入。这一方面使不少人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思想教育,一方面激化、滋生了一系列的社会腐败现象和崇洋媚外思想,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欠缺,对此极易产生负效应,如用怀疑甚至否定的眼光看待社会,只想求“实”,不愿务“虚”,厌恶思想教育。总之,在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下,思想政治课在实质上面临失去受体的危险。
第三,衡量标准导向。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了对各级中学工作考核评价的主要标准----考试成绩标准,与其相对应形成了诸多奖惩办法。在这一“钢性标准”的驱使下,各校纷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工作重点,放松甚至忽视了思想教育。这也正是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强调要加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政治课教学.而不少学校却“重”而不“现”、“落”而“不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思想政治课目前仍被笼罩在“应试”的氛围中,并深受其害,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渡阶段,如何解决这些“导向困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具有特殊教育功能,有关其改革应同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在我国经济,文化不发达,“跳农门”、狭义的成才观念(即考学)等传统思想极有影响力的条件下,在思想政治课这一敏感的课程上“试点”,应充分完善考核办法,加强(最少是不降低)思想政治课在综合考核学生中的份量。其次,应加强“社会大教育”,使学校思想教育与社会全面教育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出了校门就可能掉进“染缸”的隐患,同时应确实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正视社会现实。再次,应改革衡量标准,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领导,对有关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应切实际。
《[中学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导向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