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德育管理论文 >> 正文

论挫折教育的阶段性


段,即使到了小学4年级以后,其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划分,6至12岁是一个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时期,小学生正属于这个时期。这一时期小学生的社会任务就是学习。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不致落后于同伴,小学生就必须勤奋学习。小学生的挫折大多来自于学习,他们害怕学习失败。

  2.挫折教育的对策

  (1)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

  由于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在性格方面逐步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首先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类性格,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比如性格内向型的学生一般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世界,少言寡语,不善言表,不爱出头露面,珍惜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体验深刻而且持久,沉静,顺应困难,不易适应环境。因此,在进行挫折教育时,父母或教师要以鼓励教育为主来感化学生,在实际做法中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外向型的学生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对外部世界表现出关心,有兴趣,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对周围环境容易适应,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父母或教师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地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的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骄傲自满、不服从指挥的缺点。

  (2)巧妙地利用各种挫折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

  由于小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思维具有相对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对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触发联想,因此,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耐挫折教育,如果仅仅采用讲道理的方式,很难收到实效。要想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让学生从实际经历的挫折中感受挫折,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轻微的挫折可以提高人对挫折的免疫力。所以,我们要让小学生经历一些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情境,比如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参加军训和一些竞赛,等等,以提高小学生的挫折免疫力。同时,可多利用报纸上和现实生活中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及时、直观地进行教育。比如,如果在班级里或校园中发生了挫折事件,教师可以举办相关的活动加强挫折教育。另外,此时小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挫折教育的方法,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3)教育孩子应对学习上的挫折,以增强自信心

  对于那些经常在学习上产生很强失败感的学生而言,挫折感的体验更加强烈。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是一个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时期,如果小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就,在其他活动中也经常受到承认和奖励,就会变得越来越勤奋。

  因此,父母或教师应该针对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帮助和引导孩子战胜挫折。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考试失利时,父母不能对孩子一味地训斥甚至打骂,这样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削弱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更有甚者,有的孩子为了免遭父母的打骂,用撒谎来欺骗父母,不是说没有考试,就是说成绩没发,这会促成孩子形成不良的品质。面对孩子的考试失利,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因为当孩子考试失利时,他本身也很难过,害怕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等。因此,父母要耐心地和孩子交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并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考试成绩。然后,与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当然,针对不同的孩子,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孩子性格比较懦弱,对考试失利本身已经非常难过,这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并教给孩子一些自我鼓励的方法,帮助孩子从考试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如果孩子平时比较娇生惯养,爱逞强,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多赞扬孩子周围的人,激发孩子的好胜心,让孩子觉得自己应该不断努力超过他人。

  (4)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个人对挫折的承受和适应能力,也同其他品质一样,是可以由学习或锻炼而获得的。况且,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环境优越,经历单纯,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机会很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活动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其克服困难、适应环境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在给学生设置挫折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设置挫折障碍要适度。给学生设置一些挫折,并且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这会为学生以后抵御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奠定基础。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一些在成人眼里微乎其微的挫折可能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设置挫折的难易程度方面,一定要适度。这个挫折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能力,并且在学生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教师或父母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教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克服它,战胜它。另外,在设置挫折的次数方面也要适度。因为,挫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软弱。因此,挫折教育无论在设置挫折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应该超过他们能够承受的限度。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和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

  第二,设置挫折障碍要与鼓励和表扬相结合。众所周知,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赏识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独立性,而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表扬和鼓励。所以,在为学生设置挫折时,应与鼓励和表扬相结合。当学生排除了障碍并战胜了挫折时,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当然,在奖励和表扬时,也要控制好奖励的分寸,不要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要让学生更多地去享受成功后的心灵奖励。过多的物质奖励,也会扭曲他们的成功体验,甚至会使学生为了物质奖励而努力。

  三、中学阶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否独立解决问题或者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能否应对挫折的主要组成部分。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就意味着个体可以最直接、最快速

《论挫折教育的阶段性(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423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德育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