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高效低耗求活求实


[作者]  钟德赣

[内容]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有一个公式如下: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l00%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课堂教学的效率越高;比值越小,课堂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开展八年多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较好的成效。

定向远在十六年前,吕叔湘先生就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很低,问题很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十七年弹指一挥间,时至今日,语文教学的低效率仍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我们认为,首要的一条是我们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师方向不明,任务不清。老师糊里糊涂地教,学生糊里糊涂地学。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要养成什么样的语文能力,从来很少去考虑。因而语文教学基本上仍然只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劳动。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定向。那种不问收获、只管耕耘、随意性极强的语文教学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从宏观上看,定向就是要确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的方向。

那么,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呢?张志公先生说得好:“20世纪末、21世纪初,那时候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肯定会出世了,而第五代计算机的特点之一 就是用自然语言而非程序语言来指挥,就是在我们这个国家,电子计算机肯定会成为工农业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的日用工具了,甚至会进入不少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了。生活、工作、一切活动的节奏都很快,一切都要求高速度、高效率,那时候将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呢?牋他们普遍需要的将是如历史上描写智力超常的‘才子’们那种‘出口成章’的能力,因为他们要用自然的口头语言处理工作,指挥机器干活;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因为他们需要读的东西大多了;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

,因为他们的时间很珍贵,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写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写的东西。

从微观上看,定向就是课堂教学要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它应遵循中小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语文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我们反对那种随意性极强的语文教学,那种教学往往心血来潮即兴发挥,兴之所致离题万里。这是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课堂教学要有目标。

教学过程是连贯的,教学内容是系统的、复杂的,内容安排是有序列的。如果有了一个科学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就有利于检测和操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目标有其严格的体系,从纵向看有四个层次:《大纲》意识--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义要求--达成目标。这四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达成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双向往复,自上而下,全局在胸;由下而上,步步紧扣,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学目标的盲目性、随意性,不至于出现“一节课主义”,不至于“铃声一响,走进课堂,要讲什么,等我来想”,而是运用系统原理正确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我们的实验而言,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对“五步”。“三课型”的内涵作了适当的调整修改,将原来的“单元导向”升格为一个步骤:总览。总览的过程是一个整体感知单元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我们在总览步骤让学生通过个体和群体的自学研讨,充分把握整个单元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从整体上环视单元教学目标,寻找、辨认、掌握单元教学目标,使之能高屋建瓴,瞻前顾后,环环相扣,把课文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去处理教材。这样去学,就能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适度就课堂教学而言,适度是指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恰当的信息量。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适量得当,更要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之所以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适量得当的教学内容,就笔者到各校所听的课而言,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偏少,甚至有的老师上一节课,有效教学时间仅10-l5分钟,其余时间都让废话或无效的练习所占据。在这种松散拖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闭眼不看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理会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动机、不同热情、不同毅力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效果会有差距,讲起课来往往无的放矢,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却大讲特讲,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就低了。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改掉过去那种松散拖沓的信息量少的弊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量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我们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的做法是:讲读课一般安排两课时,除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外,还要多学一至三篇比较阅读文章,自读课安排一课时,往往是将本课与比较阅读文章进行对比自学,这样就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多学一点东西。1992年12月初,澳门培正中学的老师们到我市听青年实验教师梁咏梅老师的单元观摩课后,在澳门报纸上盛赞我们的做法:“这

次我们听了两天课,一共七节。在这七节课中,老师完成了《孔乙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我的叔叔于勒》、《坚强的战士》等四篇小说的教学和《白光》、《范进中举》、《曹操煮酒论英雄》、《七个铜板》等四篇小说的阅读指导,另外还包括了一节作文评改课。容量之大,令人惊叹。当我们刚刚看到观摩课的时间表时,不由得为执教者担心起来,如何完成这么重的教学任务呢?。随着铃声响起,执教者的坦然若定,张弛有效,我们很快就被这种崭新的教学法吸引了。执教者首先教的是鲁迅的名作《孔乙己》。

按传统的教法,起码需要四教时。但这位老师仅用了两教时,便完成了教学任务。

执教者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了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扫清字、词障碍后,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填写老师设计的导读图,时间为十分钟。之后,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以及‘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同学归纳课文,至此,该课的教学基本结束了,这样教,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体现了叶圣陶先

《高效低耗求活求实》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435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