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职教论文 >> 正文

中专班级德育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不关心同学的事务。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会布置自己的小天地,不能自我独立完成家务。正如,专家指出,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脱节,道德权益与道德责任脱节,是当前高中学生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又更为突出的表现为大多数高中学生能明辨道德是非,但是并不要求付诸自我实践,他们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准则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很少考虑到“我为人人”,缺少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
  3.在个性心理品质发展方面
  相关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人格健全,富有生活情趣,在对待学习、生活、前途方面保有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在学习和活动中,能够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在意志品质发展方面,大多数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学习、活动和娱乐的关系,面对三者出现矛盾的时候,有信心克服之。在情感发展方面,对同学、亲友、老师表现出深沉而宽容的良好心态,对待父母体贴、谅解,对待感情问题,态度端正认真,敢于直面自己的感情。与之相对,我们还应该看到,青少年的心志尚未发育完善,他们在追求新知,刻苦学习,渴望成才的同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会手足无措,当解决不了时也容易消沉低落。他们追求自立,不希望他人尤其是成人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务,可是又在各个方面对家庭和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可是往往估计不到实际的困难,缺少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的意志。正如专家指出的,这些问题实际反映了当前中专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自立独立意识与自立自理能力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以及自我控制的欲望和实际自我控制能力缺失的矛盾。
  另外,在这一项目里,我们还要谈到一个较为尖锐的问题——青少年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问题。根据相关调查,当前中学生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是不够的甚至是根本就没有的。因此,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家庭途径是不畅通的;而在学校中课程表上设立的生理卫生教育课也常常是不能够正常顺利的开展,教师即使在讲课中也常常将生殖器生理结构和生殖这一章节略过,不予讲解。由此,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学校途径也变得不畅通起来。可谓是,家庭、学校、社会“谈性色变”!这种情况就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学生对性知识缺少科学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事实上,性知识作为个人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个人的未来生活的质量以及心理成长都有着极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缺少了这一部分知识就会导致个人人格的缺失。青少年学生处于性意识的有意识自我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高中学生,生理上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这一个时期是培养他们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性知识和性道德的了解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他们目前和将来的人格发展和健全程度,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科学的性知识的学习和正确的性道德的树立,就将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苦恼。然而,正如你我所知,家庭和学校并没有给予他们适时和充分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他们怎么办呢?只有通过非正式的“地下渠道”获得相关知识了,而且,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大多是不健康、不文明的,这就给青少年犯罪埋下了隐患。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当代中学生中,同学或是同辈群体之间口头相传是了解性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其次是通过阅读不健康的黄色书籍或是观看不健康的黄色录像或光碟。再次就是电脑网络媒体。目前广大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孩子掌握电脑知识,掌握高端技术和知识,大多为孩子配备了电脑,但是他们自身对于电脑网络知识却是知之甚少,加上对于孩子的监管不利,为孩子把电脑网络作为观赏色情电影的工具创造了便利,这些不健康的影视、图片以及文字信息玷污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尤其是近几年来,青少年中出现的性躁动现象,由于他们本身所掌握的性知识和性道德的缺失,导致了许多少女堕胎,未婚先孕甚至未婚先育事件的发生。另外,由于受到不健康的黄色信息的影响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有抬头迹象。这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重大影响!因此,性教育,刻不容缓!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所述,我国中专阶段班级德育培养成绩与问题并存,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中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以求得解决方案。
  
  三、对当前我国中专阶段班级德育培养工作状况的思考分析和对策建议
  
  通过对班主任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已经较为清楚的掌握了当前我国中专班级德育培养的情况,明了了优缺点。下面我们就存在的问题做一下思考与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对我国当前中专德育培养工作状况的问题分析
  人格塑造是德育的基本功能。中国古代的教育尤其讲求涵养德性。其全部教育内容可以归纳为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而所谓的学问往往也是指做人的学问,与人格的塑造密切相关。这无论在传统的儒家,还是道家、佛家,都是如此。儒家讲求教育的目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以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的人格为基点,达到“齐、治、平”的境界。儒家培养的理想人格无非是“圣人”、“君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人格的至善成为个体的最高和最基本的需要,为追求人格的至善不惜牺牲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莫不如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教育也非常注重人格的培养。它所讲求的淳朴真诚、居下的道德品质,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锲而不舍的处事风格,客观冷静的辨证态度,莫不属于理想的人格追求。佛家讲求出世,但最高尚的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为普度众生而心甘情愿忍受一切苦难,立誓化人间为庄严净土、变地狱为天堂的不懈追求,比起儒家、道家有过者而无不及。这种理想人格的达成,均是涵养德性的结果,在古人看来,道德教育最高的目的是完善人格的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学校德育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一则,经济体制的转轨导致传统道德体系的失范。二则,科技迅猛发展使人

中专班级德育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446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职教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