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体育论文 >> 正文

高级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人才培养与输送——基层教练员对于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与举重运动员一样,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会要求每个运动员对本项目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实践证明,越是优秀的运动员对其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感知能力就越强。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都会对重量很好的感知能力,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举重运动员重量感越突出,在训练的过程中其成绩的提升就越快。因此选拔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重量的感知能力。
  
  2.5身体形态的选拔。
  
  对举重运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因素就是身体形态,身体形态反映了不仅反映了人体的健壮程度同时还反映了其外在的表现。优秀的举重运动员首先要有匀称的四肢,匀称的上肢能够保证运动员很好的完成举重动作,如果运动员手大拇指长的话,握杠就比较牢,不容易脱手,有这样就更利于拉力达到发挥;而上臂围度较大的运动员,一般臂力较强,这样就有利于提铃和支撑;另外还有下肢,举重运动员的大腿太短或太长都是不利于举重动作的完成。因此在选择四肢上的最佳选择无疑是稳定、灵活、有力。
  
  另外举重运动员的身体要必须要有一定的柔韧性,柔韧性在具体举重过程中对举重成绩是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举重运动员如果要完成举重运动中最其本的动作,例如下蹲时身体正直,窄握下蹲抓,手腕要灵活,上臂能抬至水平位,背曲角度不大于90度等,要完成这些动作,运动员的身体韧性一定要好。
  
  最后要说的就是,保证运动员有良好的生理机能也是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中非常重要的,所以举重运动员还需要有心血管的系统检查,举重运动对呼吸系统机能和心血管系统的要求虽然不如田径项目那样高,但举重是一项极其激烈的运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心肺功能,是没有办法承受这样训练负荷强度的越来越大,心肺功能的好与差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心肺功能是解决运动能力的基础。
  
  综上所述,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是决定未来国家举重运动事业能否有更大突破的关键,在选拔优秀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时,不但要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身材比例以及重量感知能力,还需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及遗传基因,这些因素都将成为未来运动员发展的基本条件,直接影响着我国举重事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3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人才的培养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竞技专门化和全面身体训练不应该对立起来。全面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需要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以此来观察和分析早期专门化和全面身体训练之间在训练中的关系问题。有些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只需要训练 5 年,而有些运动员则需要花费 9至11 年的时间才能夺得世界冠军,这是因为每个运动员的领悟力和身体素质条件都不同,这就要求教练员针对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来制定多年训练阶段划分,并且在过程中要适时的调整各个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
  
  3.1举重运动员始训年龄特征。
  
  基础训练阶段的起点是系统地开始参加训练活动,同时重要转折点是以选定具体运动专项并且力求达到该项运动比赛成绩的最高峰。在竞技性举重成材主体在最初参加运动训练的适宜年龄就是这里所说的基础训练阶段年龄。只有通过了解开始参加竞技性举重运动训练最佳时候,才能捕捉主体的潜力所在,更好的把握和利用运动员的才能发展竞技性举重萌芽期,尽量避免发生的才能“递减”现象,还能发现运动人才所拥有的潜力和优势,使举重运动员的运动定向更符合其实际的状况。佩特罗夫斯基也指出“确定可以着手进行多年训练的年龄是决定训练效果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们所说的举重运动员最适宜的始训年龄是根据优秀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及其竞技性举重运动训练时间节奏为依据的。从70 年代开始,举重运动员专家就开始积极研究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的新方法。通过多项研究证明,在童年和少年早期能够建立身体素质、身体发展和机体机能潜力三者之间的最佳关系,因为这种最佳关系的形成能够使运动员更快掌握在协调性方面和复杂的身体练习,比成年运动员消耗更少的能量储备。到了80 年代中期,中国就有大批约10-12 岁的学生投入到举重运动中,并取得巨大成功。南平籍举重运动员吴景彪和丁建国都是10-12岁时就开始进行训练,这足以证明早期专门化训练是可行的。
  
  3.2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
  
  年龄为 10-12 岁的举重运动员,主要是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多学习运动技巧,并且训练负荷应采取平稳上升型,主要训练负荷量的积累。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应该控制在 8:2的范围内。专项技术训练应该先分解动作后完整动作,以轻重量做多次反复的练习。同时这时候还应采取专门措施帮助青少年克服害怕大重量、对自己信心不足和怯场等负面心理特征,培养其勇敢、独立和自信的心理。而到了13-17 岁,这时候是青少年发展敏感期,需要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和稳定发展专项力量,这是要有节奏地,并且以较快的速度和幅度来提高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使得此时成为最佳竞技阶段,也是多年训练全过程中最辉煌的收获季节。
  
  年龄到了18-25 岁,这个时候就要重视冲击运动员自身的生理极限了,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本身的内在潜力。此时的总训练量和强度都应该达到最大水平,同时也要多参加大比赛以此来改善比赛心理状态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最高的运动水平,力争延长高水平运动寿命。
  
  3.3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目的在于采用较大的以及精确分配的负荷量,使其总的骨骼系统、骨骼机、肌腱、关节和韧带做好承担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负荷的准备。在实际训练的时候,青少年负荷量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高强度发展最大力量,是只允许在高度的竞技范围内的,在青少年的训练过程中是不允许的。因为高强度是会带来短暂的最大力量的提高,但是妨碍了持续发展。
  
  对于一个新手来讲,即便是最小的重量也是有可能产生发展力量的效果。所以初级运动员宜采取中、小重量发展力量,不应该经常举大重量,特别是次极限、极限重量;但是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必须经常发挥巨大的肌肉力量,运动员水平越高就越要经常举大重量,否则力量得不到发展。
  
  3.4不同阶段训练的衔接问题。
  
  青少年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到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一般要经过 3-5 名教练员的交替训练。这样对于多年训练计划来说,就会缺乏连续性和一贯性,因为运动员需要重新适应新的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同时教练员也要需要重新认识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某个阶段训练的重复,因此也会破坏运动成绩的正常发展。教练员从选材、育材到最后成材,建议能够对运动员的训练体制采取一条龙的训练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对运动员的培养、训练、管理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综上所述,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培养需要分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训练方式,同时又要求训练必须连贯系统,需要在体能上的增强,也需要心理素质的训练,只有全方面的训练体系,才能造就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
  
  结束语
  
  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举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已不再是教练员的个人经验和传统的训练方式所能达到的了。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举重运动人才,要从青少年运动的选拔和培训开始,把好第一关。举重成绩的提高不但取决于选材,还在于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技术并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全过程才能实现理想目标的动态进程。从而使得运动员在举重运动项目上能够有所成就并且力争能顺利登上举重运动的最高峰,使得国家在举重运动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杜成斌。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选材。 科技创新导报,2010.
  
  [2]王海峰。 青少年敏感发展期举重训练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黑龙江科技技术,2012
  
  [3]王海军。 修平谈举重运动预蹲深度、预蹲方向与上挺成败的关系[J]. 哈尔并体育学院学报,2006.
  
  [4]张春华。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的研究。 运动,2011.
  
  [5] 杨素冠。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 北京体育大学,2004.
  
  [6]周雅源。 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手段与方法。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
  
  [7]刘继鑫。 关于贵州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 贵州体育科技,2005.
  
  [8]孙飙。 成人腰臀比与某些形态、机能和素质间的相关分析[J]. 体育与科学, 2002

《高级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人才培养与输送——基层教练员对于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464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体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