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
官员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尽可能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让农民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和实惠,从而让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既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又致力于培育造就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给农民一个平等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四)规划是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收入逐步增长,农村拆旧房、盖新房的现象到处可见。但是,由于村镇规划滞后,使得“有新房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非常突出。这既浪费了农民群众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又打乱了农村社区的秩序和环境。因此,必须搞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抓好示范,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规划应该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绝不能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四面山景区的整体规划中就为新农村的建设描绘了蓝图。
(五)改革是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进一步推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要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同时要探索以改革办法和政策扶持解除农村债务链。当前,要重点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大农民权益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制,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今年8月,在去年成立四面山风管委和四面山森管局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体制,成立了市政府正局级特设机构——四面山管理委员会,同时,结合全市的“精镇强村”工程,选派了机关干部到村上任职,到派出所任职,对社进行了新的调整。这些都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必须落实到操作层面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村镇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农村住房建设乃至整个村镇建设。五中全会指出,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县乡政府应当切实担负起责任,以建制镇和自然村为单位,抓紧编制村镇规划,并抓好规划落实,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因此,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源之一。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四)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塑造新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六)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实践中,要把以“亲民、为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基层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推进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有意识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使农村基层具备较强的经济能力,这对增强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体制改革。只有通过全面综合配套的改革,逐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在新形势下,县乡政府应把新农村建设明确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重构农村金融保险、科技推广、农机服务、信息物流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
“年年岁岁新气象,岁岁年年步步高”。同志们,中央的重大决策,更加明晰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思路,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当前,举国上下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要想让活动深入人心、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经常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一定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早日实现“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4760.html
(四)规划是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收入逐步增长,农村拆旧房、盖新房的现象到处可见。但是,由于村镇规划滞后,使得“有新房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非常突出。这既浪费了农民群众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又打乱了农村社区的秩序和环境。因此,必须搞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抓好示范,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规划应该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绝不能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四面山景区的整体规划中就为新农村的建设描绘了蓝图。
(五)改革是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进一步推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要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同时要探索以改革办法和政策扶持解除农村债务链。当前,要重点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大农民权益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制,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今年8月,在去年成立四面山风管委和四面山森管局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体制,成立了市政府正局级特设机构——四面山管理委员会,同时,结合全市的“精镇强村”工程,选派了机关干部到村上任职,到派出所任职,对社进行了新的调整。这些都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必须落实到操作层面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村镇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农村住房建设乃至整个村镇建设。五中全会指出,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县乡政府应当切实担负起责任,以建制镇和自然村为单位,抓紧编制村镇规划,并抓好规划落实,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因此,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源之一。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四)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塑造新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六)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实践中,要把以“亲民、为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基层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推进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有意识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使农村基层具备较强的经济能力,这对增强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体制改革。只有通过全面综合配套的改革,逐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在新形势下,县乡政府应把新农村建设明确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重构农村金融保险、科技推广、农机服务、信息物流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
“年年岁岁新气象,岁岁年年步步高”。同志们,中央的重大决策,更加明晰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思路,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当前,举国上下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要想让活动深入人心、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经常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一定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早日实现“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