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俱进,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历来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与时俱进的理论只有真正化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才能充分体现理论的品质与价值。坚持与时俱进,就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如解决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问题,解决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等,都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创新的办法与措施。坚持与时俱进,就要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坚持与时俱进,就要坚持和深化改革,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昂扬锐气
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胆实践,锐意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1.必须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创新作为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与人的精神状态、精神境界密切相关。没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感,就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创新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需要人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没有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开拓创新就无从谈起。创新是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适度超越,是对某种利益格局的勇敢突破,因而难免遇到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抵制和反对。这就需要创新者必须具有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任何创新活动都不会一帆风顺,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艰难的战役需要鲁迅先生所说的"韧性的战斗精神",这就要求创新者必须具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和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要敢想、敢说、敢闯,勇于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承担一切风险。一句话,如果党员干部没有勇于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没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创新之举,获创新之利,得创新之益。
2.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推进创新实践,要注重把握好“三个统一”:一是要把握好宏观思考与微观入手的统一。既要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又要紧密联系本单位担负的任务、所处的环境和群众的思想实际,从具体事情着手,脚踏实地选课题、抓创新、搞改革。二是要把握好立足现实与前瞻未来的统一。既要着眼回答现实需要,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从推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需要出发,积极探索解决涉及长远建设的重大问题。三是要把握好突出重点与带动全盘的统一。既要下功夫把一些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重点问题解决好,又要着眼于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措,要立足于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行得通办得到。创新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必须扎扎实实,而不能图虚名、出虚招、做虚功。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切实把亟待解决的问题找准,把问题的症结抓住,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拿实。确定创新思路,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要讲究实际需要,考虑实际可能,从需要做、可能做、能够做的事情入手;制定创新方案,要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详细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智慧,使之切合实际;推广创新成果,要在先行试点、反复论证、充实完善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进行。
果要体现在推动建设的发展进步上。创新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创造性地推动建设的发展进步。衡量一个单位的创新工作是否有成效、有实绩,不能仅仅看开了多少会议,提了多少要求,弄了多少经验,而要把根本尺度定在推动建设发展进步的实际成效上,看全面建设是否有新的发展,看薄弱环节是否得到加强和改进,看制约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是否有新的突破。
3.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要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当前,尤其要认真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有真正深入实际,找准影响和妨碍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才能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创新的主体和推动者。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不断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