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一、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技术”(Classroom Teaching Techniques)这一术语并不是新名词,它在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中已被广泛运用。我们提出这一术语,目的是特别强调此中的技术特性和技术内涵。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和教研员经常用“课堂教学技能技巧”、“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措施”等语来讨论与课堂教学技术研究课题相关的问题。在一般的研究中,使用这些说法大体上可以把问题表述明白,不会在理解上造成较大的误差。但在学术性较强的课题研究中,基本术语应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中文“技术”一语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这项研究的特定内容。因此,出于长远考虑,我们准备用“英语课堂教学技术”(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chniques)这一专业术语来进行讨论。我们首先谈一谈这个问题的三个理论基础:?
(一)教育技术学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教育技术学是20世纪后50年逐步兴起的一个专门的教育研究领域。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生最初与视听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重视教学实施手段的教育研究者们注意到视听设备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媒体,于是,他们深入研究了把视听设备运用到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手段,由此形成了“狭义的教育技术学”。这种狭义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给人们以极大的启发,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技术手段和技术程序不应当仅仅限于视听教学设备的“硬技术”,而且应当推广到教学的其他领域,用技术去装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系统地探索教学设计的“软技术”。完成这样的工作需要新的方法的支持,这就是近20年来被“广义的教育技术学”所运用的“系统方法程序”(System Approach Process;简称SAP)。早在1968年,Banathy已对系统方法进行了明确的描述,他认为这种方法是“设计、开发和实施(教学)的一个自我完善、合乎逻辑的过程。它提供了一个程序框架,在这个框架内首先要确定系统的目标,然后进行分析,以便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就能选择出最适合于成功地运行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最后,再评价这个系统……为改进组织与实施上的设计变化而提供基础。”Banathy的意思是:教学实施首先需要确立系统目标,并对系统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就需找到实现系统目标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设计程序来实现教学的有效运行。?
广义教育技术学的一项课题就是运用系统方法研究、探讨、制定实现学科教学系统目标的系统设计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义的教育技术学实际上是教育哲学、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技术桥梁”。教育学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想、原则和方案,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者则研究、探索、开发并向教师介绍教育的和教学的技术模型、模式和程序。教师接受了这些技术模型、模式和程序就有可能拿到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去实行。?
到80年代,广义教育技术学开始关注个别化教学(the Individuation/ Individualization of?teaching)。专家们认为:“教育的系统方法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适合于每个学生。”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learners),教育者有必要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技术程序,这样的程序应当允许每一位学习者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媒体和材料,并允许每一位学习者选择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施方法旨在更大限度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学习经验,因此,它对我们探讨“素质教育”问题应当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视听教学-系统方法-个别化教学,构成了广义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内容。我们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时应主要参考后两项内容,即系统方法和个别化教学。?
(二)课堂教学研究(Classroom Research)
课堂教学研究是教育学的另一重要领域。近20年来,课堂教学研究不仅涉及到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而且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派别和不同的研究方法,构成了相当可观的研究规模。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迅速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足资借鉴,如:关于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具体因素分析;关于课堂学习环境的分析;关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分析;关于课堂学习材料的分析;关于课堂活动的分析;关于课堂气氛和状态的分析;关于课堂过程的分析;关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的研究;关于教师在课堂上运行动作的观察与分析;关于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交流的研究,等等。?
课堂教学研究采纳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这些方法是: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的分类方法;原始材料的取样方法;课堂过程的随机观察方法;课堂过程的随机记录方法;取样、观察记录材料的分析方法;教师、学生问卷方法;个案观察、个案追踪方法;评估方法。?
90年代英语课堂教学研究领域的迅速进展实际上已经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的和方法的足够参照。?
(三)语言教学理论: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
20世纪后50年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存在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种相当抽象的语言哲学体系给各国语言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语言教学的传统面貌。这一语言哲学体系就是Chomsky的转换- 生成语法理论体系,当今语言教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应当说都与Chomsky的体系有关。?
Chomsky在谈论言语生成机制时指出:人类言语的生成与人的头脑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习得装置(a language specific mental structure或称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有关。他的这个假设引起了一些语言学者的兴趣。于是,在60年代中期,研究者们便着力于儿童言语活动的观察,积累了大量的观察资料,并有了很多令人吃惊的发现。到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这些发现逐步形成了一种语言学习的新理论,即“语言习得理论”,这一理论包括第一语言习得机制、第二语言习得机制、语言环境因素分析、言语错误和失误分析等专门课题。这些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于语言学习的传统看法,促使语言教师和语言教育工作者们重新考虑课堂语言教学的模式、结构、过程控制和评估等问题,从而引发了课堂语言教学的巨大变革。?
Chomsky还提出了关于语言能力的两个概念: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表现(linguistic performance)。D.H.Hymes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剖析了语言表现(linguistic performance),提出了著名的概念: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es对Chomsky的linguistic performance概念的这一重要“修正”标志着接续而来的语言教学领域的另一巨大变革:伦敦社会语言学派的崛起;交际教学思想的发展;功能?意念语言教学大纲的出现和逐步完善;跨文化交际教学路子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涉及语言教学整体系统的变革不可避免地震撼并动摇了日常课堂教学的传统基础,迫使教师探寻课堂语言教学的彻底改革之路。
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使语言教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化:70年代以前,语言教学的研究重点在教学方法上,70年代以后,语言教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教学目标和大纲上,这一变化导致了教材的大幅度改革。教材的改革也大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我们提出的研究课题为什么一定要以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为理论基础呢?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把理由总结为三条:?
1.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在当今语言教学领域中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位或某几位理论家的“一家之言”,而是各国(西方和东方)语言教学界所公认的基础理论,而且已经成为语言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共有的学术财富。?
2.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在当今语言教学领域中已经不仅仅是理论探讨和理论阐述。它们在教材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已经转换或转化为语言教学的“物质”成果,已经转换或转化为语言教学的实际行为和活动。?
3.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已经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应当充分反映这种变化,并在技术开发的各个课题方面接受这两大理论的指导。?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近几年来曾分别对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提出不同看法或对这方面的教学努力进行反思。我们认为,这些研究者实际上是在讨论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的某些“原始”论点和构想,即六、七十年代的论点和构想。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论证更多地集中在这两大理论的近十年的新成果上。事实上,我们的某些研究者提出的质疑,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经由两大理论的后继研究者们提出来了,并在他们的研究中对两大理论从体系、观点、方法、分类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修正,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假设,他们这些努力的结果是:到了90年代中期,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已经不再是六、七十年代的那种形态,它们已经发展成为新的理论形态,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具备了新的理论内涵。
课堂教学技术研究以上述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构成“两横一纵”的理论框架:教育技术学和课堂教学研究是“横”的理论系统,它们不仅涉及英语学习而且涉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它们是“通用体系”;语言教学理论(习得和交际)则是纵向体系,它们专门研究语言学习问题。?
二、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一)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已受到各国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如前所述,教育技术学是在20世纪的后50年新的信息传播手段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专门的研究领域。随着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系统方法程序”也被广泛地引入课堂教学领域,从而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技术”的概念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技术能够以系统方法程序(SAP)直接向教师显示成套的、合理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控制、指导、训练、评价技术手段,所以,此项研究在各国教学中均得到广泛的重视,并不断推出可以付诸实施的成果,在国际语言教学领域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不仅起步很早(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而且几乎每十年就提高一个研究层次,80年代初期的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就已涉及到课堂教学策略选择、学生学习策略调整和培养、学习自助程序的获得以及课堂整体动态控制、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情感控制和培养等深层次的研究课题。国外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进展无疑使我们产生了加快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紧迫感,同时也意识到系统推出适合中国国情和英语教学现状的课堂教学技术的必要性。
(二)课堂教学技术是实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总战略的有效手段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仅需要理论宣传,而且需要“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运用“系统方法程序”研究、探索、开发、设计课堂教学的应用技术,将使“素质教育”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思想真正成为第一线教师的课堂指导行为,成为看得见、听得到的课堂活动过程,成为广大教师学得会、用得上的课堂操作步骤,成为教师能够自己研读或观看仿效的书面或音像的教学指导产品。
有些学校和有些教师至今仍采取“应试教育”的策略,究其原因是较为复杂的。但是,如果深入调查一下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第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状态,我们就不难看到,固守较为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此种状况实际上为“应试教育”提供了持续生存的教学土壤。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某些学校的特定条件下,不是总体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具体的课堂教学运行,倒是日积月累的具体课堂教学运行最终决定了总体的教育方式。?
“应试教育”这个概念有它特定的内涵,“应试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把学生的大部分课堂行为变为“准应试行为”,从而加强学生对测试的适应性。习题的泛滥是“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习题的泛滥的内在原因是:在教师缺乏先进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手段的情况下,习题往往被看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有效办法。改变课堂教学的这种落后状况,需要让第一线教师看到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真东西”,而不仅仅是让他们了解关于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的抽象概括与陈述。从一定意义上讲,对课堂教学第一线而言,转轨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技术操作。广大教师需要接触并学习系统的技术手段,有了技术手段的显而易见的成功效果,“素质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变为课堂教学中的现实行为与活动。?
课堂教学技术可以系统地告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应该做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做。课堂教学技术还可以使教师掌握分析自己课堂行为的方法。现代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就是要从技术程序和活动设置上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使用人教社新教材的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课堂教学技术的系统支持
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研究近些年来十分活跃,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努力探讨的课题,这与人教社英语新教材的试验和推行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人教社英语新教材吸收了80年代英语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教材框架到教材的具体设计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使用新教材的英语教师已不能照搬传统方法去进行课堂教学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英语教师和英语教研员深感课堂教学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他们希望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技术性指导。?
(四)课堂教学技术研究有益于我国英语教材系统的整体开发
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和课程教材研究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它们的成果是相互支持的,它们的研究也是相互渗透的。近年来,在国外ELT领域的研究工作中,语言大纲制订、课程改革和教材设计编写已经大量吸收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技术成果。我们从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英语教材中即看到下面一些设计模式:?
·课堂教学互动状态及调控(Classroom Dynamics)?
·发展学习策略(Developing Learning Strategies)?
·发展自助程序(Developing Self Access)?
·设计课堂语言交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