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取许多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但非法建造捕捞渔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捕捞强度并未得到根本控制,我们在资源和渔船管理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受新的海洋制度影响,海洋渔业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大批海洋捕捞渔船要撤出部分传统作业渔场,使近海渔场变得更为拥挤,海洋捕捞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但由于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渠道狭窄,资金缺乏,减船转业的难度大;加之资源衰退,渔业生产成本上升;渔民生产生活面临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变化,渔民还难以完全适应,涉外渔业事件增多,渔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涉外渔业管理难度加大。
(三)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出口贸易壁垒增多,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市场开拓.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许多针对我国水产品的贸易壁垒措施,贸易纠纷增多,由于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处理贸易纠纷的机制不成熟,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加之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质量安全监控手段薄弱制约了水产品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开拓。
(四)水产养殖水域规划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苗种引进和病害防治体系和手段滞后,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今后发展重点和措施
(一)继续推进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首先是继续实施减船转产规划,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严格控制捕捞强度,根据国务院批准由我部下达的《2003年-2010年全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严格控制新建和购买在我国管辖海洋生产的捕捞渔船,重点压减拖网、机张网和定置作业渔船,实现压减3万艘捕捞渔船的目标。
(二)扶持和鼓励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发展养殖业的发展质量。重点是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确定科学的养殖容量,鼓励和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加强养殖业管理;防上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加强水产苗种和病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现鱼塘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增加注农民的收入。
(三)引导远洋渔业、加工业和休闲渔业,推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按照“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实施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保持远洋渔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的思路,积极组织公海渔业资源探捕,通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推动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与渔业发展相适应水产品加工业和渔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要继续支持和引导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加工企业与渔民相结合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带动渔业效益的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从渔港建设和搞活渔业流通着手,加快渔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要因地制宜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加强中心渔港建设,建设以渔港为中心、以批发市场为纽带、以人工鱼礁垂钓为热点、以餐饮、休闲娱乐为补充的资源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渔业小城镇,充分吸纳转产转业渔民就业。
(四)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我国水产品在品种、数量、成本、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明显;扩大出口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各国设置贸易障碍和我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解决问题应继续采取“外谈内治”的策略,重点是做好国内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注意抓好渔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科学生产、科学用药、投饵的意识;继续加强水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五项制度,即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和产品标签制度;抓好渔业水域环境、生产投入品、养殖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方法等标准的制修订,推动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定和出口原料基地登记;抓好出口原料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积极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用药行为。
(五)继续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日臻完善的渔业基本管理制度;继续在沿海实行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在内陆重点渔区开展“休渔期”制度完善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清理整顿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查处电炸毒鱼违法作业。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同时加强规划和管理,要按照我部《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增殖放流计划和人工鱼礁建设规划,努力探索资源增殖的新方式、新途径。要重视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加大对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4971.html
(二)受新的海洋制度影响,海洋渔业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大批海洋捕捞渔船要撤出部分传统作业渔场,使近海渔场变得更为拥挤,海洋捕捞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但由于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渠道狭窄,资金缺乏,减船转业的难度大;加之资源衰退,渔业生产成本上升;渔民生产生活面临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变化,渔民还难以完全适应,涉外渔业事件增多,渔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涉外渔业管理难度加大。
(三)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出口贸易壁垒增多,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市场开拓.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许多针对我国水产品的贸易壁垒措施,贸易纠纷增多,由于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处理贸易纠纷的机制不成熟,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加之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质量安全监控手段薄弱制约了水产品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开拓。
(四)水产养殖水域规划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苗种引进和病害防治体系和手段滞后,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今后发展重点和措施
(一)继续推进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首先是继续实施减船转产规划,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严格控制捕捞强度,根据国务院批准由我部下达的《2003年-2010年全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严格控制新建和购买在我国管辖海洋生产的捕捞渔船,重点压减拖网、机张网和定置作业渔船,实现压减3万艘捕捞渔船的目标。
(二)扶持和鼓励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发展养殖业的发展质量。重点是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确定科学的养殖容量,鼓励和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加强养殖业管理;防上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加强水产苗种和病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现鱼塘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增加注农民的收入。
(三)引导远洋渔业、加工业和休闲渔业,推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按照“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实施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保持远洋渔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的思路,积极组织公海渔业资源探捕,通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推动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与渔业发展相适应水产品加工业和渔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要继续支持和引导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加工企业与渔民相结合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带动渔业效益的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从渔港建设和搞活渔业流通着手,加快渔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要因地制宜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加强中心渔港建设,建设以渔港为中心、以批发市场为纽带、以人工鱼礁垂钓为热点、以餐饮、休闲娱乐为补充的资源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渔业小城镇,充分吸纳转产转业渔民就业。
(四)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我国水产品在品种、数量、成本、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明显;扩大出口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各国设置贸易障碍和我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解决问题应继续采取“外谈内治”的策略,重点是做好国内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注意抓好渔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科学生产、科学用药、投饵的意识;继续加强水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五项制度,即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和产品标签制度;抓好渔业水域环境、生产投入品、养殖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方法等标准的制修订,推动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定和出口原料基地登记;抓好出口原料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积极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用药行为。
(五)继续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日臻完善的渔业基本管理制度;继续在沿海实行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在内陆重点渔区开展“休渔期”制度完善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清理整顿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查处电炸毒鱼违法作业。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同时加强规划和管理,要按照我部《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增殖放流计划和人工鱼礁建设规划,努力探索资源增殖的新方式、新途径。要重视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加大对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