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文/张建民
摘 要:教师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
关键词:构建课堂;驱动力;学习情境;主体地位
教师不应成为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在构建课堂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服务者,成为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者,成为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者,成为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的鼓励者。
一、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好,尤其是当前的课程改革,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快乐有序的氛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调动学生的愉悦感,寓教于乐。
新的课改成了我们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在平时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主动投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时间长了,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学生就盼望上化学课,课堂上就能够达到师生互动、配合默契。
二、教师应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和过程性,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渊博的知识且要能足够灵活地运用它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或疑惑,甚至偏离目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觉察学生的困难,注意其情绪的变化,抓准时机对其进行鼓励和必要的点拨指导。教师应该具有驾驭动态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学”,而不是“适合教师教”的场所,教师无疑应该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新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校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魄力。
三、教师应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所有探究活动均始于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探究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创设恰当,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这样,学生方可开展有水平的探究学习。因而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水平对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
例如,对提纯物质方法的探究,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应有所升华。首先教师设计问题:化学方法提纯物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被提纯的物质尽量不能减少;(2)不得引入新的杂质;(3)要易于分离、复原;(4)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检验试剂;(5)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要将前面所加的过量试剂除去。回答的要点中,前三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而后两点,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陌生的,因此,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设计题目】如何除去硫酸钠晶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晶体?引出题目,激发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
【思维分析】碳酸钠晶体中除去的部分是碳酸根离子。因碳酸盐遇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一般加酸除去碳酸根离子。所选的酸应当既能除去碳酸根离子,又不引入其他新杂质。此题易误选盐酸。
【方法点拨与归类】(1)先考虑是否能用物理方法分离与提纯,再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与提纯;(2)认真分析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选择的试剂应只与杂质反应;(3)不能改变被提纯物质的性质,若在除杂过程中,重要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则应使其再次转化为原物质;(4)含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与用量,并遵守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
化学探究性学习倡导: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自主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自主得出结论。它强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探索。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设法营造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容的环境中,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保障。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其次学生之间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和交流,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设置问题:(1)检验硫酸根时需要加入什么试剂,其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2)有哪些反应现象,能否用其他试剂代替?(3)离子检验时,应考虑哪些离子的干扰,最合理的试剂加入顺序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设计,使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动口回答、动手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则探究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具备设计开放性情境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情境设计的化学知识及模式单调,条件和结论十分明确,这类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而开放情境对学生而言,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各种结论。如,“在室温下,有体积相同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请设计实验加以区分。”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一个典型的开放性情境。开放性教学不仅使学生体现到成功的快感,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情境,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不时这样鼓励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在学习“硫酸”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有两瓶500毫升的浓硫酸和浓盐酸,你如何鉴别?”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回答出鉴别方法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再根据浓盐酸的特性思考,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共能列出十多种鉴别方法,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的途径,使课内外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上述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和感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但是究竟怎样应用这些策略?则要根据学生、教材、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五中学)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4984.html
文/张建民
摘 要:教师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
关键词:构建课堂;驱动力;学习情境;主体地位
教师不应成为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在构建课堂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服务者,成为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者,成为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者,成为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的鼓励者。
一、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好,尤其是当前的课程改革,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快乐有序的氛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调动学生的愉悦感,寓教于乐。
新的课改成了我们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在平时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主动投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时间长了,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学生就盼望上化学课,课堂上就能够达到师生互动、配合默契。
二、教师应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和过程性,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渊博的知识且要能足够灵活地运用它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或疑惑,甚至偏离目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觉察学生的困难,注意其情绪的变化,抓准时机对其进行鼓励和必要的点拨指导。教师应该具有驾驭动态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学”,而不是“适合教师教”的场所,教师无疑应该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新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校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魄力。
三、教师应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所有探究活动均始于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探究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创设恰当,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这样,学生方可开展有水平的探究学习。因而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水平对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
例如,对提纯物质方法的探究,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应有所升华。首先教师设计问题:化学方法提纯物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被提纯的物质尽量不能减少;(2)不得引入新的杂质;(3)要易于分离、复原;(4)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检验试剂;(5)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要将前面所加的过量试剂除去。回答的要点中,前三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而后两点,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陌生的,因此,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设计题目】如何除去硫酸钠晶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晶体?引出题目,激发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
【思维分析】碳酸钠晶体中除去的部分是碳酸根离子。因碳酸盐遇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一般加酸除去碳酸根离子。所选的酸应当既能除去碳酸根离子,又不引入其他新杂质。此题易误选盐酸。
【方法点拨与归类】(1)先考虑是否能用物理方法分离与提纯,再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与提纯;(2)认真分析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选择的试剂应只与杂质反应;(3)不能改变被提纯物质的性质,若在除杂过程中,重要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则应使其再次转化为原物质;(4)含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与用量,并遵守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
化学探究性学习倡导: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自主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自主得出结论。它强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探索。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设法营造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容的环境中,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保障。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其次学生之间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和交流,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设置问题:(1)检验硫酸根时需要加入什么试剂,其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2)有哪些反应现象,能否用其他试剂代替?(3)离子检验时,应考虑哪些离子的干扰,最合理的试剂加入顺序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设计,使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动口回答、动手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则探究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具备设计开放性情境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情境设计的化学知识及模式单调,条件和结论十分明确,这类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而开放情境对学生而言,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各种结论。如,“在室温下,有体积相同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请设计实验加以区分。”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一个典型的开放性情境。开放性教学不仅使学生体现到成功的快感,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情境,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不时这样鼓励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在学习“硫酸”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有两瓶500毫升的浓硫酸和浓盐酸,你如何鉴别?”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回答出鉴别方法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再根据浓盐酸的特性思考,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共能列出十多种鉴别方法,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的途径,使课内外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上述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和感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但是究竟怎样应用这些策略?则要根据学生、教材、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五中学)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