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素质教育”这个热门话题,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已是那么熟悉,大会、小会都说素质教育,计划、总结也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但是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开展素质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有很多人的认识还是很片面的。有的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搞一些图、音、体;多几个兴趣小组;多搞一些课外活动。总是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要搞素质教育就得取消考试,不取消考试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出现以上种种认识,都说明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包括校长在内对素质教育理解的表面化,肤浅化。基于这些认识,出现了有的学校课外活动搞得较为热闹;图、音、体有声有色;有的主科课时减少,搞起了╳ ╳学科活动课等等。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流于形式,弄虚作假的现象。有的学校开设了几十个小组,每周一次活动,除几个专业教师外,其它教师可以说是牵牛上树,赶鸭子上架,用广州话说就是“顶硬上”。例如,要一个普通话说得不标准的老师去辅导朗读小组;要一个不懂书法的老师去辅导学生练书法等等,岂不是误人子弟,浪费时间。
以上这些,都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片面的做法,是一种表面的形式。素质教育决不是开几节活动课让学生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更不是随意指派哪个教师去负责一个小组就行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说:“素质可以包括这几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等素质。那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均得到发展,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一套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丛书就谈到了八个方面的素质教育,即心理、行为、道德、智力、能力、个性、劳动、审美。可见素质的概念之大,内容之多,从它的内涵来看素质教育具有潜在性、迟效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艰苦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之中,重在课堂教学中去实施,去实现,课堂教学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让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各学科教学,使课堂时时渗透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我觉得除了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创建课程教材新体系以及改革人事制度外,目前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应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将是一句空话。
众所周知: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所以说搞素质教育,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高素质。
怎样才算高素质的教师呢?专家认为是教书、育人、科研、管理集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在我们乡镇学校我认为目前起码要有以下的素质:
1、 具备素质教育观。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有资料指出: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负担之重,超过所有国家学生。“应试教育”使肩负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祖国未来”束缚在考试的枷锁下,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因素。所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刻不容缓,要真正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学知识,、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去创造性地工作。
2、 具备高尚的师德。
“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育中会渗透于全部的教育过程,它起的作用是难于估量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对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所以高尚的师德,还得从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教师的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给学生树立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
3、 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
“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高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要转变教育观念,屏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法、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有效的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4、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只有教师的循循诱导,亲切教诲才能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
近几年来,我市教育局都很重视素质教育,经常举办校长学习班,听讲座、经验交流、谈体会,还为我们树立了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从校长抓起,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校长通常比较多的忙于校内外的事务,不一定有很多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领会,也不一定能全面准确地把素质教育的实质传达给老师,使教师对素质教育领会不深。所以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根据现有教师的水平素质,经常请一些专家开设素质教育的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去提高、充实全体教师的素质,教师也应该自觉地参加一些进修,除专业知识水平外,再学习掌握一至二门特长。实施素质教育,要靠全体老师,只要每一个教师都具备了全面素质教育观,又具备了多方面的高素质,素质教育就能有效地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才有保障。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集教书、育人、科研、管理于一身的高素质的老师。
《教育管理 -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5366.html
以上这些,都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片面的做法,是一种表面的形式。素质教育决不是开几节活动课让学生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更不是随意指派哪个教师去负责一个小组就行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说:“素质可以包括这几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等素质。那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均得到发展,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一套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丛书就谈到了八个方面的素质教育,即心理、行为、道德、智力、能力、个性、劳动、审美。可见素质的概念之大,内容之多,从它的内涵来看素质教育具有潜在性、迟效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艰苦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之中,重在课堂教学中去实施,去实现,课堂教学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让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各学科教学,使课堂时时渗透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我觉得除了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创建课程教材新体系以及改革人事制度外,目前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应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将是一句空话。
众所周知: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所以说搞素质教育,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高素质。
怎样才算高素质的教师呢?专家认为是教书、育人、科研、管理集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在我们乡镇学校我认为目前起码要有以下的素质:
1、 具备素质教育观。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有资料指出: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负担之重,超过所有国家学生。“应试教育”使肩负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祖国未来”束缚在考试的枷锁下,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因素。所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刻不容缓,要真正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学知识,、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去创造性地工作。
2、 具备高尚的师德。
“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育中会渗透于全部的教育过程,它起的作用是难于估量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对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所以高尚的师德,还得从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教师的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给学生树立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
3、 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
“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高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要转变教育观念,屏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法、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有效的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4、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只有教师的循循诱导,亲切教诲才能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
近几年来,我市教育局都很重视素质教育,经常举办校长学习班,听讲座、经验交流、谈体会,还为我们树立了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从校长抓起,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校长通常比较多的忙于校内外的事务,不一定有很多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领会,也不一定能全面准确地把素质教育的实质传达给老师,使教师对素质教育领会不深。所以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根据现有教师的水平素质,经常请一些专家开设素质教育的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去提高、充实全体教师的素质,教师也应该自觉地参加一些进修,除专业知识水平外,再学习掌握一至二门特长。实施素质教育,要靠全体老师,只要每一个教师都具备了全面素质教育观,又具备了多方面的高素质,素质教育就能有效地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才有保障。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集教书、育人、科研、管理于一身的高素质的老师。
《教育管理 -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