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开考选优秀年轻干部综述
夯实执政能力建设之基 —XXX市公开考选优秀年轻干部综述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如何从基础抓起?如何真正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XXX市打破传统考选模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开辟“阳光赛场”,注重干部整体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走出了一条选贤任能的新路子,如春风拂面,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干部年龄偏大,干部断层,尤其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匮乏是各地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出发,从促进XXX持续快速发展的高度着眼,从有利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长远考虑,XXX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公开考选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担任镇长(主任)助理。 公开考选干部,在XXX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次在考选之初,XXX市领导及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成员就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本着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开辟“阳光赛场”,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际工作能力的做法,走出“高分低能”的怪圈,创新选人机制,拓宽选人视野,走群众路线,增强工作透明度,真正让思想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公开考选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用人不正之风的有效举措。2002年、2003年两次面向社会公开考选了30名正副科级领导干部,涉及27个部门、单位。像先前一样,这次公开考选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兴奋、疑虑、紧张,但依然挡不住广大干部考选的热情。这次考选的数额、范围和条件全部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整个考选过程也在新闻媒体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所不同的是,报名改变过去个人自由报名的做法,由所在单位党组织推荐,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关,真正体现党管干部,把干部的选拔使用和日常管理置于组织之下。经过严格的调档、查卷等资格审查程序,136名年轻干部取得参加笔试的资格。 4月6日,设在XXX市委党校的考场上气氛紧张,136名“考生”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角逐40个参加面试的名额。然而试卷发到“考生”的手上,“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心气平静,显得信心十足,有的则紧锁眉头,犯了憋子。原来,试卷上的内容共分理论题和案例分析题两大部分,理论题只占卷面总成绩150分的40%,案例分析题却占了大头60%。而40%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题也有不少涉及X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六道案例分析题全是考选拟任职务经常遇到的问题,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考的就是干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案例分析题中有到欠发达乡镇任挂职副乡长如何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何代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搞好接待、陪同参观团到基层调研、处理群众群体性上访;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增加收入。题目活灵活现,都是天天发生的事,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考自己实际工作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XXX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高涛切中了要害,他说,“党的事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真才实学、有本事、有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 而省委党校的出题教授和专家们点评说:“XXX市考选干部先进就先进在解决了‘高分低能’,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考出来就能用,顶得上,30岁以下的干部恰恰缺少遇到问题怎么办?棘手问题如何干?” 正因为经常和基层打交道,用心把握上级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XXX市XXX镇的何纯笔试一结束就喜滋滋地说:“试卷上的案例我几乎天天碰到,用科学发展观和站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上来处理这些问题就很容易,也是试卷的基本要求。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那是一名干部的起码素质,不考选也应该牢记在心。” 一位考生说:“这次考选试题新颖,虽然我考‘砸’了,但对我是一次锻炼,使我明白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XXX市这次考选干部的创新之处还在于“驻点调研”,下到镇村、深入到企业及农户家中,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面试作准备。临行前,XXX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尹凤银要求“考生”,要认真调研、用心思考,面试的“题目”就在这次调研中。 4月14日、15日,进入面试的39名入围人选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镇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问题,到黄屯、王因两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场提问,现场解答。有的还与村干部共同探讨农民增收、发展民营经济的路子、二三产业的课题。入围人选思考最多的还是两镇在短短几年快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驻点调研是入围人选获取第一手资料、为面试作准备的过程,同时也是“考察”干部的过程。在这次考选工作中,XXX市坚持干部“考察”关口前移,即改变过去全部考试完再考察的做法,考察组主要成员在驻点调研阶段就介入,实地对入围人选工作能力、集体意识、组织纪律观念、处事策略等进行观察,以便于发现干部实际工作中的优缺点。 4月17日,在兴隆宾馆多功能厅按原计划进行面试,台上坐着的7名评委都是陌生面孔,都是从上级领导机关、外县市区聘请的专家,也就是说决不存在“印象分”嫌疑,纪检监察、新闻监督、公安保卫、保密也都瞪大了眼睛。面试的题目只有三个:(一)通过两天的调研,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二)乡
《市公开考选优秀年轻干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