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素质教育
丹东市第十七中学 邹毅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班集体的标志是: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坚强的集体核心;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良好的班风。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认为培养良好的班集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关键的头半月是基础。
初一新生刚刚摆脱了“手把手,抱着走”的保护式的教育方式,带着对初中生活的新鲜感、新奇感从各自不同的学校走到一起。各种类型的学生对自己都会有新的打算。利用这一时机,应及时地进行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跨入初中的第一天就感到有章可循。从言行举止到文明礼貌,从思想进步到全面发展,从团结同学到关心集体,从刻苦学习到遵守纪律,通过多种形式宣讲这些要求,化抽象的条条框框为学生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现象,使之能尽早地变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为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矗这期间班主任要跟得紧,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
二、多种形式教育是关键。
初一学生的特点是上进心强,好胜心切,所以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应与班委会、团支部积极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动有益的教育活动,如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你打算怎样做合格的初中生》、《十四岁意味着什么?》等,提高他们对自身及对初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学校搞的大型活动,重要的纪念日进行教育。例如:新生刚进校恰逢每年的教师节,可要求学生给教师写慰问信,自制贺卡,增进他们尊师的情感。
三、培养高度的自觉性是保证。
初一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大都是在老师包办替代的条件下学习,这使他们养成了依赖性和两面性,把班主任看成是“监工”,学生变成被“看管”的对象。班主任工作中,要立足于变“看管型”为“自觉型”,详细制定班级的各项奖惩制度,建立班干部轮流值周制度,自习、课间操都由学生干部负责。学生从早晨到校,到晚上离校,各项活动都实行自我管理,教师随时过问,当好参谋,使学生们逐渐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
四、集体荣誉感教育是核心。
集体主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情感。我主要是通过活动来形成奋发向上的集体舆论,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例如:在学校搞的行为规范的“百分评比”,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我为班级献爱心”,“志愿服务日”,设立班级“功劳北等多项活动中,我都注意发动每位同学积极参与,为集体争光,使每个人时时都感到是集体的一员,集体的好坏与我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息息相关。这些集体活动在同学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五、班干部培养是重点。
班级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与骨干。它是班主任的“影子”,在实际工作中,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舞台”。例如:“班干部轮流制”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参与班级管理,锻炼自己的机会,避免干部的“终身制”,增加“主人翁”意识。搞“值日班长制”,放心大胆地启用干部,使之全方位地参与班级各方面的工作与研究,并及时帮助他们总结工作,提高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使班级形成一个坚强、稳定的班干部队伍,这将对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