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例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价值
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小 林荔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其难度大为减轻。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所以在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调动多感官参与,领悟高尚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对学生渗透道德品质教育的好载体。但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能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表现的是周恩来总理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文中所表现的飞机遇险的体验是我们都没有过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这种惊惧和意识到一个降落伞包的重要性呢?我先放了一段飞机遇险时人们惊慌失措的场面和飞机失事,机毁人亡的录像片,让学生体会到飞机坠毁的可怕。然后,我又播放了一段飞机遇险时成可用降落伞安全着陆的录像片,使学生意识到在这个时刻拥有降落伞就意味着拥有了生命。这时,结合课文,同学们都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周总理的高尚情操,而且都表示了要学习总理美好品质的决心。由于巧妙地运用了电教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机集成后用于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激发情感共鸣,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二、促成全方位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立起学习共同体,他们在学习进程中,对各种见解和假说进行讨论、交流,使个体学习的智慧和思维成果被集体所共享,大大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计算机的交互性优势,为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提供了方便途径,促成了全方位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鲸》一课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我对教材进行了创新处理,设置了抢答题、必答题和写作题三个版块,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个关于鲸的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前,组织学生读课文、看网络信息资料,拓展认知,学生听的听,记的记,写的写,说的说,分工明确,纪录翔实。竞赛时,各小组可自由选择每一版块题库中的问题。利用电教手段的交互性,只要轻点鼠标,学生自选的题目立刻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紧张刺激。参赛选手个个激情投入,未能参加答题的同学对推选的代表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小团体之间的竞争,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这种在电教手段参与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下,不仅使学生对哺乳动物鲸有了多层面全方位的认识,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展示纯人本理念,传承民族精神。
我们的语文课程继承了几千年的汉民族优秀文化与文明,因而其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是极其厚实、宽泛而丰富的,其中积淀的最深厚的部分便是尊老爱幼、和谐相宜的纯人本理念。例如人教版第二册《识字2》正是承袭了《三字经》的传统文化和韵文法则编写的:“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要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可这些传统的思想和做人的准则在当今的孩子身上很难找到范式,要么是“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只懒猫子”,要么是“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家里要听我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言语说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先播放一些短片:妈妈在辛苦了一天后,晚上不忘给奶奶端水泡脚;小朋友看到了妈妈的行为,他也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妈妈欣慰地笑了。方方放学回家,就帮妈妈洗菜,分碗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再让学生说说短片中说了些什么,从中学到了些什么。在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行为的感召下,再让学生反复读文,多方感受;移情体验,感悟真谛。这样,学生学得不生硬,记得不肤浅,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自然而然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田,我们光辉灿烂的民族精神也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电教手段,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而且还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从而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文以载道”的教育价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5777.html
――例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价值
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小 林荔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其难度大为减轻。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所以在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调动多感官参与,领悟高尚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对学生渗透道德品质教育的好载体。但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能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表现的是周恩来总理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文中所表现的飞机遇险的体验是我们都没有过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这种惊惧和意识到一个降落伞包的重要性呢?我先放了一段飞机遇险时人们惊慌失措的场面和飞机失事,机毁人亡的录像片,让学生体会到飞机坠毁的可怕。然后,我又播放了一段飞机遇险时成可用降落伞安全着陆的录像片,使学生意识到在这个时刻拥有降落伞就意味着拥有了生命。这时,结合课文,同学们都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周总理的高尚情操,而且都表示了要学习总理美好品质的决心。由于巧妙地运用了电教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机集成后用于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激发情感共鸣,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二、促成全方位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立起学习共同体,他们在学习进程中,对各种见解和假说进行讨论、交流,使个体学习的智慧和思维成果被集体所共享,大大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计算机的交互性优势,为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提供了方便途径,促成了全方位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鲸》一课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我对教材进行了创新处理,设置了抢答题、必答题和写作题三个版块,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个关于鲸的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前,组织学生读课文、看网络信息资料,拓展认知,学生听的听,记的记,写的写,说的说,分工明确,纪录翔实。竞赛时,各小组可自由选择每一版块题库中的问题。利用电教手段的交互性,只要轻点鼠标,学生自选的题目立刻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紧张刺激。参赛选手个个激情投入,未能参加答题的同学对推选的代表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小团体之间的竞争,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这种在电教手段参与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下,不仅使学生对哺乳动物鲸有了多层面全方位的认识,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展示纯人本理念,传承民族精神。
我们的语文课程继承了几千年的汉民族优秀文化与文明,因而其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是极其厚实、宽泛而丰富的,其中积淀的最深厚的部分便是尊老爱幼、和谐相宜的纯人本理念。例如人教版第二册《识字2》正是承袭了《三字经》的传统文化和韵文法则编写的:“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要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可这些传统的思想和做人的准则在当今的孩子身上很难找到范式,要么是“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只懒猫子”,要么是“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家里要听我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言语说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先播放一些短片:妈妈在辛苦了一天后,晚上不忘给奶奶端水泡脚;小朋友看到了妈妈的行为,他也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妈妈欣慰地笑了。方方放学回家,就帮妈妈洗菜,分碗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再让学生说说短片中说了些什么,从中学到了些什么。在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行为的感召下,再让学生反复读文,多方感受;移情体验,感悟真谛。这样,学生学得不生硬,记得不肤浅,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自然而然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田,我们光辉灿烂的民族精神也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电教手段,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而且还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从而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文以载道”的教育价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