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真谛
----让广大教师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尽其心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他进一?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向,明确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和造就?毫无疑问要靠教育。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人民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六大在提升教育的战略地位同时,给我们学校校长和教师也压了一副重担。那么,我们校长应该如何运用有效的权力带领教师努力完成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到的教育任务呢?我以为,最主要的落脚点是明确学校管理的真谛。一所学校管理的内容千头万绪,但真谛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广大人民教师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尽其心。
一、让广大教师人尽其才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
这里所讲的“才”,专指教师教书育人时所具备的专业常识。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现在姑且不论现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但就专业知识来说,不能“授业、传道、解惑”不能为师。我们知道,每位教师从高等院校所学的知识是书面的、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有许多知识的获取、积累,毕业后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因为,每个教师在选择学习专业时经常会面临着多种兴趣只能选择一种的矛盾,因此,校长在安排教师工作岗位时不能绝对以教师毕业的专业来判定其知识和教书育人的水准。特别是一些原来中师毕业,后来经过自学考试、函授得到专科文凭的教师。我们的做法应是让教师自我选择所教的学科,只要是专长的,即使不是本专业的也无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结果挫败了曹军就是明例。另外,还必须坚决摒弃本科生一定优于专科生;专科生一定优于师范生;师范生一定优于高中生的陈腐观念。事实证明,有很多代课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了许多科班出身教师可望不可及的成绩。校长应该不要太注重教师的文凭而注重教师的教学实力,让更多的教师能学以致用。清代诗人龚自珍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何做到“不拘一格”是促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大动力。校长要着眼于实效,抓住机遇,经过长期的观察、考核,掌握每个教师的真正水准,大胆、灵活、充分使用教师才识,安排其从事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以尽其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能否学会学习应该作为教师是否是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二、让广大教师人尽其力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动力
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过粗或过细都会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作为一名校长,其管理的水平不是体现在制定、完善了几个规范制度,解决了几个棘手问题,完成了几个艰巨任务上,而是如何调动教师的最大工作热情,人尽其力,人尽其职。“领”是为了“导”,“管”是为了“理”,其最终都是为了放权、放手,使教师养成“领导在或不在校都一样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如果单单以此来评论教师的优劣,我们学校不泛有许多堪称“好的教师”。这种教师有横溢的才华,也有教学生“发现真理”的经验。但是,他们不一定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经验。我们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热衷于“出工不出力”,热衷于“做天和尚敲天钟”的应付式教学。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职业的本身,还有更多的是学校领导的作风和管理机制方面问题。作为校长,要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找到问题的根源,想方设法为教师“人尽其力”创造条件。如果每位教师气都顺了,心都齐了,力都使了,集体的力量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示,爱岗敬业的氛围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到那时,别说是教风形成良性循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就是学校的管理目的也达到了。
三、让广大教师人尽其心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学校管理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