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课堂 感悟语文老师
广东中山菊城小学 (夏凤丹)
10月23号,在美丽的羊城举办的“名师之光”的系列活动中,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一节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被深深地触动了——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啊,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老师啊,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语文课堂啊!
王老师执教的是《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我也教过,可和王老师的课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相形之下,甚是汗颜。整个一堂课,王老师以其极富诗意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浑然天成的教学设计、不断闪现的教育智慧和饱含深情、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把每一位学生、也把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带进了总理那“极其简单”而又不简单的办公室,看见了总理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夜工作,在场每一位学生和观众的情感都被最大限度地调动出来,分不清课上课下,也忘记了大家在做什么,只觉得已经融进了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里,那就是感动,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好总理而感动,为自己有这样一位不辞劳苦、辛勤工作的总理而感动,为自己有这样一位为了新中国而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的总理而感动,更为我们已经失去这样一位总理而深深地悲痛!所以,当播放完反映总理生前和去世前的一段录象资料,王老师连说三遍“下课”时,台上台下居然都没有反映!
感动之余,也引起我深深的思索……
首先,我想到的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个什么样的课堂?不管它怎么变,但首先它必须是情感的课堂。
这是语文作为人文性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语文情感因素很浓的学科特点去发展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品格,“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鸡汤、精神元素”,肩负着要把学生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使命。
这也是遵循教育规律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只有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真挚情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就像本节课,老师没有说一句“要热爱周总理”的大话空话,但我们都有理由坚信周总理的精神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位同学心里。
请欣赏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你凭什么这样大胆地告诉全世界——总理每一夜的工作都是这样的?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师的语言极富煽情作用)
生:凭我的直觉。
(台下的观众情不自禁地爆发出笑声)
师:是啊,往往女生的直觉很准啊。(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一个女生)
生:凭总理为人民所做的一切。
生:……
师:是啊,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辛勤地为人民工作的一辈子。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生命的最后历程。
(课件播放记录总理生命垂危前的一段文字资料,,全场肃静,只有老师饱含深情地在朗诵:“1976年1月7日晚,周恩来微睁双眼,对病床前的医生吴阶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
师:当听完总理最后的生命历程,你肯定有话要说,你肯定有话要说……
生:总理你太伟大了。
生:总理你太累了。
生:总理你没死……
师:对我们的总理不能用“死”这个字眼,请再说一遍。
生:总理你没有走,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师: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叫三宝的作曲家和一个叫宋小明的诗人为什么会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这一天有了这样的创作,有了这样的深情——《你是这样一个人》
师生共同激情诵读《你是这样一个人》:……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在这充满情感的课堂里,在这充满激情的心灵对白中,难道还需要空洞的说教吗?
笔者还听过一节课,执教者上的也是歌颂总理的文章——《十里长街送总理》,可情形却截然相反。整堂课死气沉沉,教师没有感情,学生也没有感情,原本饱含深情的文字却被演绎成一堆枯燥乏味的东西。这位老师在最后的时候想煽情,想让学生感受我们失去总理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可许多学生却觉得老师造作,禁不住地在笑!多么不和谐的笑啊!怪学生无知吗?怪学生缺乏感情吗?当然不能,因为你老师根本就没有唤醒学生的感情!是啊,只有当我们的教育触及了学生的情感,才是有效的教育。因为只有当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他们的生活经验才会被调动起来,他们旧有的知识体系才会被打开,也才会积极主动地建构将要学习的知识。
接着,我想到的就是什么样的老师才能为学生营造这种情感的课堂呢?
首先,他(她)必须是一个爱生命、爱事业、爱学生的老师,是个能自觉将生命融进事业的老师。当他(她)走进教室的时候,他(她)面对的不是普通的课堂,而是栖居着诗意生命的神圣的殿堂。当他(她)走上讲台的时候,那不再是只有三尺宽的普通的讲台,而是一座呈现生命色彩的神圣舞台,是一座挥洒诗意人生的精神花园。当他(她)与几十双学生的眼睛接触的时候,那已不是一双双普通的眼睛,而是一片片充满诗意的心灵的天空!
他(她)还必须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和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语文是语言的艺术,是心灵的声音,是思想的道白。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老师,是没有能力引领他(她)的学生走进充满神韵的语文殿堂,“去解读,去体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去“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美丽”,去“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在这里,我想起了王老师说的两个老师执教的语文课,上的都是柳宗元的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个老师都碰到了学生问到的同样的一个问题——天这么冷,那老头干吗要一个人出去钓鱼啊?但是由于两位老师的文化底蕴的不同,教育智慧的不同,却使这首千古绝唱遭受了两种不同的命运。一位老师由于自己对诗境的理解都不到位,所以他没办法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只让学生胡乱地说。结果得出的答案是:那老头家里穷;那老头一定和家里人吵嘴了,我外公一和我外婆吵嘴就出去钓鱼。这是多么粗劣庸俗的语文,要是被柳宗元听到了还不气晕!而另一位语文老师呢?面对学生突然来的问题,思考片刻后,从容地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柳宗元真的是在钓鱼吗?”在这个问题的牵引下,师生共同研究了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结果学生说出了“柳宗元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一个春天(政治的春天)的答案。多经典啊!多绝伦啊!这才是诗意的语文!
他(她)还必须是一位有着广阔的课程视野的老师,他(她)不是为了教语文而教语文,更不是为了考试而教语文,他(她)能站在发展完善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语文,他(她)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祈求而去传授语文。因此,他(她)上的每一堂语文课都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的堆砌,而是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到的是,在强调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片呼声中,还应该有另外一个声音,那就是不要忽视老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从学习过程上看,学生应是主体;但从价值引领和知识能力上来讲,老师是主导。而且毫不夸张地说,老师的主导质量决定着一堂课的水平、质量和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老师惟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不断地提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做人的品位、不断地丰富——丰富的情感、丰富的心灵、丰富的灵魂,才能无愧于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的称谓!
《感悟语文课堂 感悟语文老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5997.html
10月23号,在美丽的羊城举办的“名师之光”的系列活动中,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一节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被深深地触动了——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啊,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老师啊,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语文课堂啊!
王老师执教的是《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我也教过,可和王老师的课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相形之下,甚是汗颜。整个一堂课,王老师以其极富诗意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浑然天成的教学设计、不断闪现的教育智慧和饱含深情、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把每一位学生、也把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带进了总理那“极其简单”而又不简单的办公室,看见了总理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夜工作,在场每一位学生和观众的情感都被最大限度地调动出来,分不清课上课下,也忘记了大家在做什么,只觉得已经融进了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里,那就是感动,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好总理而感动,为自己有这样一位不辞劳苦、辛勤工作的总理而感动,为自己有这样一位为了新中国而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的总理而感动,更为我们已经失去这样一位总理而深深地悲痛!所以,当播放完反映总理生前和去世前的一段录象资料,王老师连说三遍“下课”时,台上台下居然都没有反映!
感动之余,也引起我深深的思索……
首先,我想到的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个什么样的课堂?不管它怎么变,但首先它必须是情感的课堂。
这是语文作为人文性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语文情感因素很浓的学科特点去发展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品格,“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鸡汤、精神元素”,肩负着要把学生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使命。
这也是遵循教育规律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只有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真挚情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就像本节课,老师没有说一句“要热爱周总理”的大话空话,但我们都有理由坚信周总理的精神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位同学心里。
请欣赏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你凭什么这样大胆地告诉全世界——总理每一夜的工作都是这样的?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师的语言极富煽情作用)
生:凭我的直觉。
(台下的观众情不自禁地爆发出笑声)
师:是啊,往往女生的直觉很准啊。(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一个女生)
生:凭总理为人民所做的一切。
生:……
师:是啊,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辛勤地为人民工作的一辈子。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生命的最后历程。
(课件播放记录总理生命垂危前的一段文字资料,,全场肃静,只有老师饱含深情地在朗诵:“1976年1月7日晚,周恩来微睁双眼,对病床前的医生吴阶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
师:当听完总理最后的生命历程,你肯定有话要说,你肯定有话要说……
生:总理你太伟大了。
生:总理你太累了。
生:总理你没死……
师:对我们的总理不能用“死”这个字眼,请再说一遍。
生:总理你没有走,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师: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叫三宝的作曲家和一个叫宋小明的诗人为什么会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这一天有了这样的创作,有了这样的深情——《你是这样一个人》
师生共同激情诵读《你是这样一个人》:……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在这充满情感的课堂里,在这充满激情的心灵对白中,难道还需要空洞的说教吗?
笔者还听过一节课,执教者上的也是歌颂总理的文章——《十里长街送总理》,可情形却截然相反。整堂课死气沉沉,教师没有感情,学生也没有感情,原本饱含深情的文字却被演绎成一堆枯燥乏味的东西。这位老师在最后的时候想煽情,想让学生感受我们失去总理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可许多学生却觉得老师造作,禁不住地在笑!多么不和谐的笑啊!怪学生无知吗?怪学生缺乏感情吗?当然不能,因为你老师根本就没有唤醒学生的感情!是啊,只有当我们的教育触及了学生的情感,才是有效的教育。因为只有当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他们的生活经验才会被调动起来,他们旧有的知识体系才会被打开,也才会积极主动地建构将要学习的知识。
接着,我想到的就是什么样的老师才能为学生营造这种情感的课堂呢?
首先,他(她)必须是一个爱生命、爱事业、爱学生的老师,是个能自觉将生命融进事业的老师。当他(她)走进教室的时候,他(她)面对的不是普通的课堂,而是栖居着诗意生命的神圣的殿堂。当他(她)走上讲台的时候,那不再是只有三尺宽的普通的讲台,而是一座呈现生命色彩的神圣舞台,是一座挥洒诗意人生的精神花园。当他(她)与几十双学生的眼睛接触的时候,那已不是一双双普通的眼睛,而是一片片充满诗意的心灵的天空!
他(她)还必须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和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语文是语言的艺术,是心灵的声音,是思想的道白。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老师,是没有能力引领他(她)的学生走进充满神韵的语文殿堂,“去解读,去体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去“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美丽”,去“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在这里,我想起了王老师说的两个老师执教的语文课,上的都是柳宗元的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个老师都碰到了学生问到的同样的一个问题——天这么冷,那老头干吗要一个人出去钓鱼啊?但是由于两位老师的文化底蕴的不同,教育智慧的不同,却使这首千古绝唱遭受了两种不同的命运。一位老师由于自己对诗境的理解都不到位,所以他没办法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只让学生胡乱地说。结果得出的答案是:那老头家里穷;那老头一定和家里人吵嘴了,我外公一和我外婆吵嘴就出去钓鱼。这是多么粗劣庸俗的语文,要是被柳宗元听到了还不气晕!而另一位语文老师呢?面对学生突然来的问题,思考片刻后,从容地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柳宗元真的是在钓鱼吗?”在这个问题的牵引下,师生共同研究了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结果学生说出了“柳宗元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一个春天(政治的春天)的答案。多经典啊!多绝伦啊!这才是诗意的语文!
他(她)还必须是一位有着广阔的课程视野的老师,他(她)不是为了教语文而教语文,更不是为了考试而教语文,他(她)能站在发展完善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语文,他(她)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祈求而去传授语文。因此,他(她)上的每一堂语文课都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的堆砌,而是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到的是,在强调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片呼声中,还应该有另外一个声音,那就是不要忽视老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从学习过程上看,学生应是主体;但从价值引领和知识能力上来讲,老师是主导。而且毫不夸张地说,老师的主导质量决定着一堂课的水平、质量和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老师惟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不断地提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做人的品位、不断地丰富——丰富的情感、丰富的心灵、丰富的灵魂,才能无愧于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的称谓!
《感悟语文课堂 感悟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