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成才孰先孰后?
吴国通:未成年人的教育层次取决于成年人的教育水平;未成年人做人的热情源于成年人做人的激情,我觉得加强“做人”教育的力度首先是我们众多教育者端正观念,其次才是受教育者。
德育教育亟待摆脱尴尬
记者:中小学德育工作似乎始终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为数众多的学校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为保证“教学”时间,德育课经常要给智育课让课时,而时间已经十分有限的德育课,要么变成了自习时间,要么就是老师照本宣科。而且,德育课的课时安排也大多不是很好,往往是教学效果最差的时段。这种局面怎样改变?
兰宏生:家长不在乎,学校不重视,衡量没标准,是当前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境遇。我曾经看到一位中学负责政教工作的副校长这样诉说他的困惑: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现成的课程,需要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但活动搞多了,学校领导、班主任都担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不仅如此,因怕出现安全问题,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越来越少了,因为一旦学生外出时磕着碰着,就会成为政教工作的“大事故”,加之学生外出学校就要收取相应的交通费、门票费,有的家长就会投诉学校乱收费,学校真是进退两难。
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怎么可能推进?我认为当前最急迫的工作就是努力创造一个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围,使学校的各个方面都有浓厚的德育气氛,最重要的是把学校的管理、评价、奖惩等所有工作都同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的思想联系起来,使这一思想成为一切工作的坚定的导向。
袁爱俊: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基地,就是一个动力源,就是一所德育学校,因此一定要重视班主任的培养,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同时,德育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粗糙,不能贪图政绩工程。德育必须建设载体,我们学校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每周一的校会,有校长论坛、教师论坛、学生对话讨论,还有优秀成果展示、学生电视台的节目。同时,学校一定要下功夫建设好德育的必修课,比如军训,社会实践,十八岁成人冠礼等等。德育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德育也更要求服务性、开放性、情感性。
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
记者:两位老师说得很对,要想让德育工作占据重要阵地,必须把德育办得有生有色,富有实效。但是在这里我想再举一个例子,学校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学生们非常高兴。但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却并不关心参观的内容和讲解员的讲解,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所带的食品和聊天上了。为什么孩子们对生动的参观活动不感兴趣?为什么“德育”二字总是给人一种板起面孔、敬而远之的感觉?
《成人成才孰先孰后?(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