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紧箍咒”
《西游记》中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仅凭一道“紧箍咒”就能把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收得服服帖帖,秘咒的神力究竟何在呢?叶延滨老先生把它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了,原来秘咒仅仅是几个关联词而已。细细咀嚼语句之后,觉得身为班主任每天都要为了处理纷繁琐事而喋喋不休,何不借用一下唐僧的“紧箍咒”来管理我们的班级呢?
虽然……但是……
班内总少不了那些聪明活泼、鬼点子多的学生。就因为聪明,所以难免心高气傲,不把一般学生放在眼里。长此以往的话,不利于他本人的成长,也不利于班集体良好班风的形成。所以,在与他们交流时,应多用“虽然……但是……”的关联词。先肯定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明白老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就能够静下心来与班主任交流;等到他们情绪稳定以后,班主任马上就应发挥“但是”的威力。
王力(化名)好学多问,多次在校级、市级比赛中获得荣誉。但是课上总是管不住自己,认为容易的知识就不认真听,做小动作;碰到难的知识又激动不已,不容其他同学多思考就把答案说了出来。同学们对他意见很大,我也找他谈过几次,提醒他这样不利于同学团结,但是收效不大。终于有一天,他的同桌气冲冲地跑进办公室对我说:“老师,王力冤枉我!我明明……”话语还没说出口,委屈的泪水已喷涌而出,看来真的是出问题了。我忙把他叫到身边,递给他面巾纸把眼泪擦干,然后慢慢说。原来今天数学课上,王力不但自己做小动作,而且还缠着同桌与他一起玩。同桌也受其诱惑忍不住答应了,因为王力说课后帮助同桌补课。可是,等到作业做好了,王力就告诉数学老师说同桌偷看自己的作业。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也很是气愤。心想:再不好好疏通一下王力的思想,恐怕他今后会更加狂妄自大。于是我把王力找来,搬了张椅子让他坐下,与他就刚才那件事交换了一下意见。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虽然你很聪明,但是你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课上经常做小动作,不容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就插嘴;虽然你在校级、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为班级、学校获得不少荣誉,但是你想这些荣誉的背后有多少人在支持你,荣誉不只是属于你一个人;虽然你利用帮助别人完成作业来得到友谊,但是这些友谊都是不真诚的。据我所知,很多同学对你的‘霸气’已是忍无可忍了!”我特意把最后一句话的语调提高了,这仿如一声惊雷把王力给惊醒了。我看到他眼中带着一丝愧疚。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是个聪明人,再不收敛的话,你应该能想象得到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局面!”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与其……不如……
八戒类型的学生憨厚可爱,但是爱偷懒。这类学生领悟能力不错,不论是学习上还是劳动上,方法掌握得较快,但是没有恒心,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典型的表现就是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而课后作业却经常拖拉,甚至不做。当老师进行教育时痛哭流涕,表示要痛改前非。可是好景不长,不消三天,老样子又“重现江湖”。真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其实这也就是他们的可爱之处,让你爱也不是,恨也不能。所以班主任在与他们交流时应要让他们明确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接着就应该像朋友一样给他们一些好的建议。“与其……不如……”这样的关联词就非常有效。
胡国明(化名)是个胖乎乎的男孩。平时他很关心时政,爱看动植物、天文地理一类的书。上课举手非常积极,只要是他知道的,恨不得全都说出来,有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让他发言,甚至会生气地捶桌子,揉本子。可等到检查作业时,他又是一副可怜相,总是才动笔写了几个字!于是我就对他说:“爱看书、上课积极发言是你的优点,这些同学们也有目共睹,可是,你自己为什么一次次地破坏自己的形象?我觉得你与其经常拖拉作业,把你在同学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抹掉的话,倒不如拿出点男子汉气魄,坚持每次都把作业完成,让大家看到一个言行一致的你!”
如果……就……
沙僧类型的学生朴素诚实、不善言辞。这样的学生默默无闻,能够自觉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老师的吩咐是言听计从,从不敢提出异议。但是平时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关注得最少,因为不用多去操心呀。但是细细想想他们身上的更多潜能因为老师的忽视而被埋没了,实在是很可惜。所以,班主任在处理好班内事务同时,应多找一些时间来与他们来聊聊,“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就非常适合用在此种情境。所谓“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班主任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先让他们清楚地明白自己也是优秀的,只是自己没有自信,不敢展现出来而已,从而打动他的心,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如果……”引导的分句就构成了假设性的语句,班主任给予他们大胆的建议。其实,像他们这种类型的学生只要敢于假设,勇于尝试,并不会比那些班干部们逊色。
可是,我们还有其他更多的学生,比起唐僧来的工作量大多了,如何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呢?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对了,咱们不是还有更多的关联词、修辞手法,引经据典还怕不行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看来班主任要不断地修炼自己,让自己的“紧箍咒”更含蓄、幽默,更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班主任的“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