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成功的秘诀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2004-2005一期)
XXX小学
只有学生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使儿童作文中产生出那些丰富多彩的思维,感情和词语。兴趣将促使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去学习、探索。而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恐惧症",这个问题,在我们农村小学尤为突出。因此,消除学生畏难恐惧情绪,激发作文兴趣是推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极为关键的一环。我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与尝试。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在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二、关爱生活,培养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以情感为纽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和教会学生写自己生活方面取得的进步、成就。我常利用活动课和自习课跟学生畅谈,尤其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达到沟通感情,进一步了解学生,为作文指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打下基础。比如,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写童趣的,抓住课文之中的童心之趣,指导学生将课文与自己生活中的趣闻对照,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路,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如在学习了《陶罐和铁罐》、《长城砖》等课文后,扣住教材中的童趣,启迪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趣闻用一段话或几句话真实地写下来。这样做,学生学得轻松,思维活跃,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内容来写,克服了学生为做"无米之炊"而苦恼的弊端。那些《悄悄话》、《我的心里话》、《我想对你说》的作文指导课上,气氛异常活跃,他们坦然吐真情,兴趣盎然。
三、以改代教,引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过于精细的批改,往往是不屑一顾的,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批改作文"徒劳无效",吕淑湘先生说教师批改作文是"无效劳动"。他们都不赞成教师精批细改。好作文是学生做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修改,做了两点尝试。 一是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改。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修改作文不必拘泥于局部的精雕细刻,而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可能影响作文成败的关键问题上。古人说得好:"举网提纲,振裘拮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我在作文的批改中,首先示范批改一篇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习作,教给学生自改的知识和方法,指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如何修改;修改后与原文相比较好在哪里,使学生领悟到去其修改作文的要领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同桌互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改"。 二是增加师生面批的次数。教师向学生当面提出习作的优缺点,并提出应怎样修改的建议。这样学生心通,文通,教师也减少了大量的无谓的劳动,使广大语文教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一般情况下,每次习作,对三分之一的学生实行面批,并以此比例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当面指点的机遇,面批后,学生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学,让学生体味到了当"先生"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让我们记住扬振宁教授的那句话:"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吧!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7026.html
XXX小学
只有学生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使儿童作文中产生出那些丰富多彩的思维,感情和词语。兴趣将促使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去学习、探索。而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恐惧症",这个问题,在我们农村小学尤为突出。因此,消除学生畏难恐惧情绪,激发作文兴趣是推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极为关键的一环。我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与尝试。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在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二、关爱生活,培养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以情感为纽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和教会学生写自己生活方面取得的进步、成就。我常利用活动课和自习课跟学生畅谈,尤其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达到沟通感情,进一步了解学生,为作文指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打下基础。比如,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写童趣的,抓住课文之中的童心之趣,指导学生将课文与自己生活中的趣闻对照,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路,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如在学习了《陶罐和铁罐》、《长城砖》等课文后,扣住教材中的童趣,启迪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趣闻用一段话或几句话真实地写下来。这样做,学生学得轻松,思维活跃,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内容来写,克服了学生为做"无米之炊"而苦恼的弊端。那些《悄悄话》、《我的心里话》、《我想对你说》的作文指导课上,气氛异常活跃,他们坦然吐真情,兴趣盎然。
三、以改代教,引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过于精细的批改,往往是不屑一顾的,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批改作文"徒劳无效",吕淑湘先生说教师批改作文是"无效劳动"。他们都不赞成教师精批细改。好作文是学生做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修改,做了两点尝试。 一是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改。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修改作文不必拘泥于局部的精雕细刻,而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可能影响作文成败的关键问题上。古人说得好:"举网提纲,振裘拮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我在作文的批改中,首先示范批改一篇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习作,教给学生自改的知识和方法,指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如何修改;修改后与原文相比较好在哪里,使学生领悟到去其修改作文的要领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同桌互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改"。 二是增加师生面批的次数。教师向学生当面提出习作的优缺点,并提出应怎样修改的建议。这样学生心通,文通,教师也减少了大量的无谓的劳动,使广大语文教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一般情况下,每次习作,对三分之一的学生实行面批,并以此比例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当面指点的机遇,面批后,学生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学,让学生体味到了当"先生"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让我们记住扬振宁教授的那句话:"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吧!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