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的“八把钥匙”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革命。它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它对班主任既是智慧与创造的挑战,又是自我发展的新机遇。在这场汹涌澎湃的课程改革洪流中,班主任该如何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八种钥匙”。
一、“法治”钥匙
根据《教师法》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班主任作为教育者,理当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守法公民。若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哪怕学生错了,但教育者不能错。这是教育者的天职。班主任违法,法律上的后果自不必说,在教育实践中也与班主任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一旦学生说班主任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学生和学校的对立情绪加深。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学生的不幸,是班主任的悲哀。
二、“师德”钥匙
所谓师德,是班主任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班主任,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重要性之一,就是榜样作用。班主任不应该靠权威与大道理来施加影响力,而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用启发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做好垂范。一个好班主任,影响的不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一直以为班主任的品德远比他的业务重要的多。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对于师德高尚的班主任来说,第一要素就是“爱”。班主任除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外还得有慈善、爱心、能爱、会爱。爱具有神圣的品质,非凡的魅力,爱是“催化剂”,知识的传授借助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没有情感融洽。
三、“尊重”钥匙
“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尊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这种基本的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是传统美德的最基本的部分。然而,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孩子是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往往不是在受尊重的范围内。以往孩子要求得到承认和尊重的呼声很弱。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依附于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一旦需要得以满足,就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能发展。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
四、“宽容”钥匙
宽容大量是班主任心理必须具备的品质。社会心理学中把宽容理解为有权力责备处罚而不加以责备处罚;有权力报复而不加以报复的一种道德心理结构。宽容首先表现在能容忍学生对自己的不满。“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要准备承受责难。”假如你不相信这句话,不按这句话行事,那么你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宽容还表现在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在美国一些学校,班主任不仅善于容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而且还鼓励学生犯“合理性错误”,不犯合理性错误的学生是不受欢迎的。在理性上,我们容易承认“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实践中,我们事事避讳失败,不容忍错误,甚至苛求犯有过失的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稚气未脱的学生,犯错误是他们的特点,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容忍学生犯错误,不要一棍子敲死。
五、“情感”钥匙
《新课标下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的“八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