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长泰第一中学 林福金
[内容摘要] 本文列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两节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实例,论述了生物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说明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诱导学生思维,探究生命活动规律,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素质。重点阐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以及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生物课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无能为力,信息技术却提供了这种可能。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下面两个例了来说明。
课堂实例与效果分析
实例一:细胞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问题,学生往往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应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以流程图表示。
提问: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膜有什么特点?→ 模型: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课件演示: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挂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课件演示: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实验→ 课件演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总结:类比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观察总结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何理解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用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经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教师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转、互换、跳层等运动,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物质出入细胞是一个微观的动态的过程,首先说明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运动趋势。然后说明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被动转运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而主动转运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还需消耗能量。载体将运载的物质送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可以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可以用一些活动的画面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诱导学生产生联想和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提出比较水分子、葡萄糖分子和钾离子分别如何进入细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作出评价和修正。既实现了信息反馈,又完成了课堂的小结。 实例二: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一课是综合复习课,内容丰富又十分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大困难。运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的组合,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很快地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与课件的应用的关系概括如下。
教学目标 课件演示的内容 达到的效果 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2.一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动态变化过程 创设情境动态演示直观体现 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 3.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4.DNA数目变化曲线5.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 诱导迁移探索规律对比记忆 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6.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动态图解 重点突出动态观察直观体现 理解有丝分裂的实质 7.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8.DNA数目变化曲线 观察思考诱导迁移探索规律 正确区别两种细胞分裂方式 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比较 综合对比突破难点能力提高 巩固练习 10.几道习题解析 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促进同化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两个重要内容的比较,信息量大,对比效果好,学生接受容易,复习课课堂大容量的困难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细胞分裂生理过程的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导其深入思考探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原有知识进一步加工、综合处理,实现能力的提高。
对照结果与主要优点
在对照班级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并努力引导学生想象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教师滔滔不决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在课堂回答和课后练习中,同样反映出教学效率低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经过考试评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级。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突出说明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作为新型教育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既实现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又能超越时空界限,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试验环境以及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实践表明,生物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我认为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应用多媒体课件。
生物课堂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根本原则是体现其不可替代性。应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性要强,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哗众取宠。
二、操作过程尽量简单化。
生物课不是微机课,教师在课前应做深入细致的准备,课堂上才能流畅自然地运用。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学习。
由于对新的教学媒体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个别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四、不可大量且频繁地使用。
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在生物课上都有其合理应用的场所,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先进,但也非万能,不能替代模型、挂图、标本等传统教具,应根据不同课的内容恰当选用,其他媒体也不可偏废,应该探索各媒体的有机结合。
[作者简介] 林福金,男,汉族,1968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现任福建省长泰第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处副主任。从教十多年,熟悉中学阶段全部生物课程的教学,历来重视教学研究以促进提高教学效率,多方面取得成果。论文"浅谈义务教材教学中图的运用"发表在《生物学通报》1997年第10期,荣获福建省优秀论文三等奖。参加福建省第二届青年教师实验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指导学生郑炜坚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荣获三等奖,指导学生许良刚、廖晓文两人参加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福建省三等奖。
《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