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求,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表达和理解能力以及进一步接受教育的能力。上述能力就是在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所培养的更高层次的能力,即关键能力。
(二)实训教学方式:缺失实践多元的方式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实训课课时的增加以及实训教学设备投入的加大上。但是,由于对实训课程的内涵与本质缺乏真正了解,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的教学上呈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状况。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实训即练习,即理论知识的应用,对实训课程的设计多是围绕专业理论体系进行。通常的做法是,先由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然后由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场所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示,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不能很好衔接;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易将理论知识遗忘,同时实训指导教师通常又无法为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从而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难以达到实训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在实训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在实训前,教师把实训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甚至连每一步得到什么结果都写得清清楚楚。学生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基地:缺失软硬件条件的良好保障
1.软件缺失——“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其职业领域内应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教学经验。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实训教师比一般的普通教师更具有紧跟科技发展的能力以及随时充实教学内容的能力。但是,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队伍当中,“双师型”教师相对于专业理论教师来说所占比例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层次目标的实现。
2.硬件缺失——实训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受限。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由于校内的实训设备比较落后以及实训场地受限而造成学生实训课时所占比重过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低,难以满足职业能力开发目标的要求。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技能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要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实训教学评价:缺失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评价主体多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来自企业、社会及学生自身的评价很少,这将导致评价缺少真实性和科学性,甚至导致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加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难以发挥评价中激励的作用。其次,评价内容的局限性。实训教学考核仍局限于对一般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目标,而对作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重要方面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信念以及意志品质、价值观念等则很少给予有效的评价。第三,评价方式的严重欠缺。实训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在实训过程结束时由实训教师打分的方式,这种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评价方式,是一种事后的评价,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评价思路,其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分割的知识片断,难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更难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心智、价值观念等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
三、职业能力开发:解决高职实训教学问题的新途径
(一)职业能力释义
职业能力是区别于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的一个重要概念,职业能力注重内化,具有主动式自组织性特征,是建立在丰富、动态的职业工作环境及职业劳动组织的基础上,展示劳动者自在发挥工作的胜任程度,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源于基本职业能力而高于基本职业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包括超越了具体职业、专门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范畴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职业熊力开发及其基本教学模式
职业能力开发是 《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7503.html
(二)实训教学方式:缺失实践多元的方式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实训课课时的增加以及实训教学设备投入的加大上。但是,由于对实训课程的内涵与本质缺乏真正了解,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的教学上呈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状况。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实训即练习,即理论知识的应用,对实训课程的设计多是围绕专业理论体系进行。通常的做法是,先由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然后由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场所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示,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不能很好衔接;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易将理论知识遗忘,同时实训指导教师通常又无法为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从而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难以达到实训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在实训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在实训前,教师把实训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甚至连每一步得到什么结果都写得清清楚楚。学生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基地:缺失软硬件条件的良好保障
1.软件缺失——“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其职业领域内应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教学经验。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实训教师比一般的普通教师更具有紧跟科技发展的能力以及随时充实教学内容的能力。但是,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队伍当中,“双师型”教师相对于专业理论教师来说所占比例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层次目标的实现。
2.硬件缺失——实训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受限。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由于校内的实训设备比较落后以及实训场地受限而造成学生实训课时所占比重过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低,难以满足职业能力开发目标的要求。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技能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要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实训教学评价:缺失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评价主体多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来自企业、社会及学生自身的评价很少,这将导致评价缺少真实性和科学性,甚至导致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加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难以发挥评价中激励的作用。其次,评价内容的局限性。实训教学考核仍局限于对一般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目标,而对作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重要方面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信念以及意志品质、价值观念等则很少给予有效的评价。第三,评价方式的严重欠缺。实训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在实训过程结束时由实训教师打分的方式,这种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评价方式,是一种事后的评价,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评价思路,其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分割的知识片断,难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更难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心智、价值观念等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
三、职业能力开发:解决高职实训教学问题的新途径
(一)职业能力释义
职业能力是区别于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的一个重要概念,职业能力注重内化,具有主动式自组织性特征,是建立在丰富、动态的职业工作环境及职业劳动组织的基础上,展示劳动者自在发挥工作的胜任程度,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源于基本职业能力而高于基本职业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包括超越了具体职业、专门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范畴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职业熊力开发及其基本教学模式
职业能力开发是 《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