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研究
是柔性管理为主?笔者以为,制度设计应体现人性的发展,而人性化管理应以制度为依据。也就是说需融合制度管理与人性管理的本质,这种管理就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文化自觉
既然学校文化是一种实然存在,那么学校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传承与创新。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看,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濡化( enculturation)与涵化(acculturation)的结合。所谓濡化,其实是文化的一种纵向传递。文化人类学家发现,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上一代都趋同于下一代,表现出一定的连贯性,生活方式的这种延续部分是通过可以称之为濡化的过程来保持的。由此可见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学校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是通过一代一代师生的传承而保留下来的。所谓涵化,是指由不同文化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因持久、相互、集体的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结果造成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变迁。因此,涵化主要是指文化的横向影响。学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必然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周边学校文化的影响。这就启示我们,学校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与外部文化不断双向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构建学校文化时,应注意汲取外来优良的文化,同时要保持自己学校文化的本土特色。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应在坚持主流文化的同时,兼收并蓄,保持学校文化的多元性和生态性,使学校的主流文化与其他非主流文化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从而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
学校文化既要传承学校的优良文化,又要汲取同时代其他文化的精华;既要保持主流文化的延续,又要让主流文化与时俱进。而要做到这样,学校文化建设就必须保持一种理性,也就是一种观察的目光,一种恬淡的心态,一种创新的精神,而建立在这种目光、心态和精神基础上的理性,就是一种文化自觉。学校文化建设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保持学校文化的活力和魅力,使学校文化呈现开放、开拓、生态的生命质感。
(三)校企结合
高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输送具有敬业精神、掌握熟练技术并能适应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高职学校构建学校文化时以高职教育特色为基础。校企结合既要体现学校文化的特色,又要考虑企业文化的现实。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使企业与学校各方面结合得更紧密,可以让培养的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在道路的背后,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实现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构建高职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和企业实现对接的根本。优秀毕业生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上是这种校企结合的典范,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以邓建军精神作为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学校精神构建的途径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文化,但落脚点式是行为文化,前者是形而上的东西,后者是形而下的东西,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够体现出来。任何学校文化都不是自发产生的,学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需要经历反思与研究、设计与实践、批判与更新等基本历程。学校文化是可设计、是教育者自主实践生成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拓宽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以建设富有成效的学校文化。
(一)制度导向
学校制度是通过强制性的力量,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从而形成学校制度所期望生成的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从浅层到深层、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中,规章制度是一种基本力量。围绕“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核心,我们确立了“诚信,笃实,勤俭,创新”的校训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
(二)课程设置
学院开设的素质拓展课程中的大学生德育记录环节是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是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直观、生动地记录学生在某一领域、某一阶段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看到自己思想政治发展的足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学生德育发展记录卡》包括学生本人承诺、入学教育、政治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诚信记录、奖惩记录、社团活动情况、政治追求、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情况、公益活动、道德行为、操行登第、院系认证15个部分,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的情况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较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基础素质、潜质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奋发向上的主观能动性。
在对学生进行记录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秉持过程性原则、反馈调节原则、激励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即一是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评价与记录贯穿于日常的教育行为中,使学生成长记录真正成为过程评价;二是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本人,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从而对自身建立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三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成绩,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四是要在评价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三)榜样示范
无形的学校文化要让师生员工在实践中能够感知和体会,必须要有活生生的模范人物来将这种文化内涵形象地体现出来,他是学校价值观的践行者,对内提供角色榜样,对外代表学校形象。以“爱岗敬业,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提出,正是基于优秀学子邓建军所散发出来德技双馨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沉淀,邓建军已经衍化成为一个符号、一个典型、—个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学校存在着一大批“邓建军式”的人物,为此,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校友风采录》供同学们学习和借鉴。
(四)仪式激励
仪式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学校文化体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通过仪式,如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毕业典礼等,对参与者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 《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7516.html
(二)文化自觉
既然学校文化是一种实然存在,那么学校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传承与创新。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看,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濡化( enculturation)与涵化(acculturation)的结合。所谓濡化,其实是文化的一种纵向传递。文化人类学家发现,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上一代都趋同于下一代,表现出一定的连贯性,生活方式的这种延续部分是通过可以称之为濡化的过程来保持的。由此可见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学校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是通过一代一代师生的传承而保留下来的。所谓涵化,是指由不同文化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因持久、相互、集体的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结果造成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变迁。因此,涵化主要是指文化的横向影响。学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必然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周边学校文化的影响。这就启示我们,学校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与外部文化不断双向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构建学校文化时,应注意汲取外来优良的文化,同时要保持自己学校文化的本土特色。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应在坚持主流文化的同时,兼收并蓄,保持学校文化的多元性和生态性,使学校的主流文化与其他非主流文化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从而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
学校文化既要传承学校的优良文化,又要汲取同时代其他文化的精华;既要保持主流文化的延续,又要让主流文化与时俱进。而要做到这样,学校文化建设就必须保持一种理性,也就是一种观察的目光,一种恬淡的心态,一种创新的精神,而建立在这种目光、心态和精神基础上的理性,就是一种文化自觉。学校文化建设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保持学校文化的活力和魅力,使学校文化呈现开放、开拓、生态的生命质感。
(三)校企结合
高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输送具有敬业精神、掌握熟练技术并能适应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高职学校构建学校文化时以高职教育特色为基础。校企结合既要体现学校文化的特色,又要考虑企业文化的现实。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使企业与学校各方面结合得更紧密,可以让培养的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在道路的背后,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实现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构建高职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和企业实现对接的根本。优秀毕业生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上是这种校企结合的典范,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以邓建军精神作为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学校精神构建的途径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文化,但落脚点式是行为文化,前者是形而上的东西,后者是形而下的东西,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够体现出来。任何学校文化都不是自发产生的,学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需要经历反思与研究、设计与实践、批判与更新等基本历程。学校文化是可设计、是教育者自主实践生成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拓宽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以建设富有成效的学校文化。
(一)制度导向
学校制度是通过强制性的力量,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从而形成学校制度所期望生成的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从浅层到深层、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中,规章制度是一种基本力量。围绕“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核心,我们确立了“诚信,笃实,勤俭,创新”的校训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
(二)课程设置
学院开设的素质拓展课程中的大学生德育记录环节是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是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直观、生动地记录学生在某一领域、某一阶段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看到自己思想政治发展的足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学生德育发展记录卡》包括学生本人承诺、入学教育、政治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诚信记录、奖惩记录、社团活动情况、政治追求、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情况、公益活动、道德行为、操行登第、院系认证15个部分,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的情况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较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基础素质、潜质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奋发向上的主观能动性。
在对学生进行记录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秉持过程性原则、反馈调节原则、激励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即一是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评价与记录贯穿于日常的教育行为中,使学生成长记录真正成为过程评价;二是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本人,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从而对自身建立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三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成绩,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四是要在评价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三)榜样示范
无形的学校文化要让师生员工在实践中能够感知和体会,必须要有活生生的模范人物来将这种文化内涵形象地体现出来,他是学校价值观的践行者,对内提供角色榜样,对外代表学校形象。以“爱岗敬业,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提出,正是基于优秀学子邓建军所散发出来德技双馨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沉淀,邓建军已经衍化成为一个符号、一个典型、—个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学校存在着一大批“邓建军式”的人物,为此,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校友风采录》供同学们学习和借鉴。
(四)仪式激励
仪式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学校文化体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通过仪式,如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毕业典礼等,对参与者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 《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研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