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研究
)环境熏陶
一个文化味道很浓厚的学校物质环境可以让师生员工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存在,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感受文化的熏陶。学校置建军林、造建军桥、塑建军像、贴学习邓建军标语,成立建军班等,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
(六)强化培训
对师生员工进行学校文化培训,是一个常规性、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途径,有针对性的文化培训,在短期内可以让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具体采用的方式有校友风采录、校史陈列室、交流培训感悟、杰出校友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素质拓展等。
五、“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学校精神构建的目标
达到和谐状态是事物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矛盾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和谐状态只能在相比较中存在,只有开端,没有止境。学校文化框架下的和谐互动包括了很多层面,即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和谐的校园氛围。
(一)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指学校文化的重要方面,它包括教师的价值观、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对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学校文化首先体现在和谐的教师文化。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形成的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和谐性的重要表征。要使教师文化对建设和谐的学校文化起推动作用,教师文化必须具有以下特性:
1.示范性。教师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例如,创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一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促进自己教育方式的转变,从而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学习型的教师组织倡导一种读书学习的风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一种榜样的作用。
2.宽容性。教育在神话时代与传说时代,(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校长与教师都是专制的。教育回到了人的时代,学校靠的是每一个人,各尽所能,发挥所长,这就要民主和宽容。在当今这个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强调宽容意识。只有宽容,教师之间才能和睦相处;只有宽容,师生之间才能真诚相待。
3.沟通性。人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体,人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因此,人的这种差异性和社会性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沟通,沟通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
(二)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的全部教育归结为三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树立学生楷模和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1.要树立学生楷模。学生楷模最能体现学校价值观和学校精神。学校应通过学生楷模引领学校的学生文化建设,这是因为:学生楷模具有引导作用,他们的优秀品质、言行举止、感人事迹能深刻地影响其他学生;学生楷模具有聚合作用,学生楷模产生于学生群体之中,他们的理想、信念、追求具有现实基础,易为其他同学认同,从而形成一种向上的群体力量,或者说是学风;学生楷模具有调和作用,他们能以良好的形象化解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冲突。因此,我们在构建学校文化时要善于发现学生楷模,注意培养学生楷模,着力塑造学生楷模。
2.要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文化的重要方面,班集体的集合点是班风,班风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需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需要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需要形成坚强的班级核心,需要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美国学者沃勒认为,学校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教师所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之间的冲突。这种文化被称做“反学校文化”。因此,我们在建设学校文化中也应注意学生的反学校文化。通过改善师生关系、设置学生喜欢的课程等消除学生的反学校文化的根源,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文化。
学校文化对学生成长产生熏陶和催化作用的同时,学生在成名之后,反过来又会对学校文化的迸一步完善和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中国有句格言,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建军成为名人后,在扩大其母校影响,提高母校知名度,以及对在母校就读的学子们所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是极其巨大的。“说不如看”的道理人人明白,看一个具体的东西,不仅是使人感到实在,更能让人信服、接受,以致最终能让全体师生员工理解为什么要学和怎样去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一切对校园文化研究的结果均应落实到名人、名校这个基点上,它们是成功地营造校园文化的结晶,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追求的实在性产物。`[参考文献]
[1]张鹏,校园视觉文化中隐性价值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11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杨善民,韩锋.文化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杜,2002.
[5]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6]钟启泉.现化课程论(新版)[M].上海:-t海教育出版社,2003.
[7]赵中建,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研究(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7516.html
一个文化味道很浓厚的学校物质环境可以让师生员工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存在,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感受文化的熏陶。学校置建军林、造建军桥、塑建军像、贴学习邓建军标语,成立建军班等,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
(六)强化培训
对师生员工进行学校文化培训,是一个常规性、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途径,有针对性的文化培训,在短期内可以让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具体采用的方式有校友风采录、校史陈列室、交流培训感悟、杰出校友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素质拓展等。
五、“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学校精神构建的目标
达到和谐状态是事物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矛盾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和谐状态只能在相比较中存在,只有开端,没有止境。学校文化框架下的和谐互动包括了很多层面,即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和谐的校园氛围。
(一)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指学校文化的重要方面,它包括教师的价值观、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对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学校文化首先体现在和谐的教师文化。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形成的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和谐性的重要表征。要使教师文化对建设和谐的学校文化起推动作用,教师文化必须具有以下特性:
1.示范性。教师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例如,创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一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促进自己教育方式的转变,从而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学习型的教师组织倡导一种读书学习的风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一种榜样的作用。
2.宽容性。教育在神话时代与传说时代,(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校长与教师都是专制的。教育回到了人的时代,学校靠的是每一个人,各尽所能,发挥所长,这就要民主和宽容。在当今这个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强调宽容意识。只有宽容,教师之间才能和睦相处;只有宽容,师生之间才能真诚相待。
3.沟通性。人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体,人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因此,人的这种差异性和社会性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沟通,沟通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
(二)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的全部教育归结为三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树立学生楷模和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1.要树立学生楷模。学生楷模最能体现学校价值观和学校精神。学校应通过学生楷模引领学校的学生文化建设,这是因为:学生楷模具有引导作用,他们的优秀品质、言行举止、感人事迹能深刻地影响其他学生;学生楷模具有聚合作用,学生楷模产生于学生群体之中,他们的理想、信念、追求具有现实基础,易为其他同学认同,从而形成一种向上的群体力量,或者说是学风;学生楷模具有调和作用,他们能以良好的形象化解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冲突。因此,我们在构建学校文化时要善于发现学生楷模,注意培养学生楷模,着力塑造学生楷模。
2.要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文化的重要方面,班集体的集合点是班风,班风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需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需要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需要形成坚强的班级核心,需要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美国学者沃勒认为,学校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教师所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之间的冲突。这种文化被称做“反学校文化”。因此,我们在建设学校文化中也应注意学生的反学校文化。通过改善师生关系、设置学生喜欢的课程等消除学生的反学校文化的根源,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文化。
学校文化对学生成长产生熏陶和催化作用的同时,学生在成名之后,反过来又会对学校文化的迸一步完善和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中国有句格言,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建军成为名人后,在扩大其母校影响,提高母校知名度,以及对在母校就读的学子们所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是极其巨大的。“说不如看”的道理人人明白,看一个具体的东西,不仅是使人感到实在,更能让人信服、接受,以致最终能让全体师生员工理解为什么要学和怎样去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一切对校园文化研究的结果均应落实到名人、名校这个基点上,它们是成功地营造校园文化的结晶,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追求的实在性产物。`[参考文献]
[1]张鹏,校园视觉文化中隐性价值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11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杨善民,韩锋.文化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杜,2002.
[5]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6]钟启泉.现化课程论(新版)[M].上海:-t海教育出版社,2003.
[7]赵中建,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研究(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