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吸引力:解析、描述与生成
流是对教育资源和受教育者进行有效配置的制度和方法。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把考试制度作为教育分流的一种制度和方法,该制度和方法在保证教育公平性上有其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教育缺陷——从“选优汰劣”的角度强化了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别,最终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文明水准的差别。因此,职业教育就由一种“类型”教育变成事实上的“层次”教育,接受职业教育成为人们的“无奈”选择。
(三)在教育预期上,职业教育就不是人们主动选择的一种教育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个人进行教育投资的根本动机在于经济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即个人期望通过接受教育,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最佳位置。在教育功利化得到强化的现阶段,教育预期主要表现在对未来工资、不同岗位上的就业前景、消费收益和非货币形式收益的预期。由于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定向大多数社会评价不高,缺乏社会认同,故社会舆论的支持不高。较低的职业定位阻碍了社会阶层间的层际流动,自然也就削弱了职业教育对潜在受众的吸引力:
三、生成: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合成和“应然”吸引力的增强
从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形成,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应是职业教育“应有”之引力、社会需要和个体需求等三个方面所形成的合力。最理想的状态,是这三种力在“方向一致”下的叠加,但实际的状况是这三种力难以保持方向上的完全一致。所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应从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职业教育的质量、社会的需求、公众的预期等三个要素人手。
(一)“源头”吸引:三源汇流
1.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借鉴引力定律“两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描述可知,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是相关的。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大小与职业教育的质量也是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的质量体现在规模和内涵两个方面,因此可从规模扩张和内涵提升两个维度来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1)以规模扩张拉动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4847所,比上年增加15所;招生812.11万人,比上年增加2.09万人;在校生2087.09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8万人。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说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增强二当然,这种增长主要是建立在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强大需求和职、普比大致相当的政策所形成的政策性增长:数据表明,2008年全国职业高中5915所,比上年减少l所;招生290.66万人,比上年减少11.52万人一显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中等职业教育上并未得到增强。(2)以内涵发展放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二既然规模扩张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增强,那么,职业教育吸引为增强的着力点就应该在内涵发展上。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课程(与之相应的实习实训设备)、学生、教师”等三个支点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一是要贴近生产科技发展的需要,做好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开发与研制以及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投入,以课程的内在品质和设备的高性能来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二是要围绕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快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技艺精湛的精品教师来支撑职业教育的优质教学,激发并始终保持学生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吸引热情。三是要瞄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形式,锻造以高技能为特征的精品学生,以吸引并增强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广泛参与:
2.提调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现代社会的生产是现代化的大生产,其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要素、科学技术是最积极的因素。因此,从劳动力的素质以及负载在劳动力及其生产工具上的技术水平两个方面来倒逼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发掘职业教育对社会企业的吸引。(1)以企业所需高素质的劳动者倒逼和彰显职业教育的吸引。企业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者,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提升可以倒逼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校企间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学形式,也是彰显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快捷、最具体的服务方式。(2)以企业所需的技术水平提升倒逼和发掘职业教育的吸引二当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企业的成长则需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强力支撑。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应针对企业以产品研发、技术项目开发等刚性的发展需求,充分依托和利用职业教育的人才、技术等优势积极应对甚至倒逼职业教育的服务能级也要再提高。因此,强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吻合度的研究,定期派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锻炼,是企业发展对职业教育倒逼驱动,同时也是职业学校主动提升服务能级、展示职业教育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服务水平的需要。
3.提升对职业教育的正确理解,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公众的吸引。职业教育对社会公众的吸引主要是通过需要的满足来实现的:从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等两个方面看,增强职业教育对公众的吸引也应从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两方面引导。(1)提升对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的认识,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对职业教育是“层次教育”错误认识的纠偏,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一种“类型教育”,因此,要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在学制上,突出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类型;在工种上,面向丰富多彩的职业活动设置多类型的专业工种,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在对象上,除面向农村新增劳动力与城市转岗、下岗人员,同时,要扩大教育范围,面向退伍转业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实施职业教育;在方式上,学历型的职业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并举,集中和分散、长和短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以多样性满足多样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2)提升对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认识,满足社会公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就业”。目前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是端正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对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教学行为普通教育化的有力纠偏,但在办学实践中又绝不能狭隘地把职业教育完全等同于以“短期应对就业或者促进转岗”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只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面向已经具备一定劳动素质的公众的就业培训。职业教育主要面对城市和农村新增劳动力的教育,既承担“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的职业功能,又承担“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的社会功能,还承担在不同层次岗位“为国家及世界增生产力之准备”的升学功能。因此 《职业教育吸引力:解析、描述与生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7640.html
(三)在教育预期上,职业教育就不是人们主动选择的一种教育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个人进行教育投资的根本动机在于经济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即个人期望通过接受教育,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最佳位置。在教育功利化得到强化的现阶段,教育预期主要表现在对未来工资、不同岗位上的就业前景、消费收益和非货币形式收益的预期。由于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定向大多数社会评价不高,缺乏社会认同,故社会舆论的支持不高。较低的职业定位阻碍了社会阶层间的层际流动,自然也就削弱了职业教育对潜在受众的吸引力:
三、生成: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合成和“应然”吸引力的增强
从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形成,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应是职业教育“应有”之引力、社会需要和个体需求等三个方面所形成的合力。最理想的状态,是这三种力在“方向一致”下的叠加,但实际的状况是这三种力难以保持方向上的完全一致。所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应从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职业教育的质量、社会的需求、公众的预期等三个要素人手。
(一)“源头”吸引:三源汇流
1.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借鉴引力定律“两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描述可知,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是相关的。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大小与职业教育的质量也是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的质量体现在规模和内涵两个方面,因此可从规模扩张和内涵提升两个维度来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1)以规模扩张拉动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4847所,比上年增加15所;招生812.11万人,比上年增加2.09万人;在校生2087.09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8万人。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说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增强二当然,这种增长主要是建立在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强大需求和职、普比大致相当的政策所形成的政策性增长:数据表明,2008年全国职业高中5915所,比上年减少l所;招生290.66万人,比上年减少11.52万人一显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中等职业教育上并未得到增强。(2)以内涵发展放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二既然规模扩张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增强,那么,职业教育吸引为增强的着力点就应该在内涵发展上。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课程(与之相应的实习实训设备)、学生、教师”等三个支点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一是要贴近生产科技发展的需要,做好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开发与研制以及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投入,以课程的内在品质和设备的高性能来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二是要围绕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快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技艺精湛的精品教师来支撑职业教育的优质教学,激发并始终保持学生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吸引热情。三是要瞄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形式,锻造以高技能为特征的精品学生,以吸引并增强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广泛参与:
2.提调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现代社会的生产是现代化的大生产,其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要素、科学技术是最积极的因素。因此,从劳动力的素质以及负载在劳动力及其生产工具上的技术水平两个方面来倒逼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发掘职业教育对社会企业的吸引。(1)以企业所需高素质的劳动者倒逼和彰显职业教育的吸引。企业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者,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提升可以倒逼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校企间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学形式,也是彰显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快捷、最具体的服务方式。(2)以企业所需的技术水平提升倒逼和发掘职业教育的吸引二当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企业的成长则需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强力支撑。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应针对企业以产品研发、技术项目开发等刚性的发展需求,充分依托和利用职业教育的人才、技术等优势积极应对甚至倒逼职业教育的服务能级也要再提高。因此,强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吻合度的研究,定期派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锻炼,是企业发展对职业教育倒逼驱动,同时也是职业学校主动提升服务能级、展示职业教育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服务水平的需要。
3.提升对职业教育的正确理解,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公众的吸引。职业教育对社会公众的吸引主要是通过需要的满足来实现的:从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等两个方面看,增强职业教育对公众的吸引也应从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两方面引导。(1)提升对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的认识,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对职业教育是“层次教育”错误认识的纠偏,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一种“类型教育”,因此,要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在学制上,突出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类型;在工种上,面向丰富多彩的职业活动设置多类型的专业工种,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在对象上,除面向农村新增劳动力与城市转岗、下岗人员,同时,要扩大教育范围,面向退伍转业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实施职业教育;在方式上,学历型的职业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并举,集中和分散、长和短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以多样性满足多样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2)提升对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认识,满足社会公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就业”。目前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是端正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对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教学行为普通教育化的有力纠偏,但在办学实践中又绝不能狭隘地把职业教育完全等同于以“短期应对就业或者促进转岗”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只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面向已经具备一定劳动素质的公众的就业培训。职业教育主要面对城市和农村新增劳动力的教育,既承担“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的职业功能,又承担“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的社会功能,还承担在不同层次岗位“为国家及世界增生产力之准备”的升学功能。因此 《职业教育吸引力:解析、描述与生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