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
——中国和美国对好教师的比较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有一群“好”教师也许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但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尽管教育专家们已经给我们指出了许多标准,但今天的校长首先需要把握的恐怕是广大老百姓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现实的问题是,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的标准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被定型了的,多少年来几乎一直如此。即师德方面要求勤勤恳恳,严肃认真,不苟言笑,严以律己,有责任心,公平公正;师生关系方面要求要热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学方面要求知识丰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课生动风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个性方面要求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理解人;穿着方面要求是朴素大方……应该说,上述这些标准涉及的层面不可谓不多,但是否还有一些重要的标准未被人们意识到?是否其中的有些标准需要与时俱进?更值得探讨的是,一个好教师的底线标准究竟有哪些?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借鉴一下别国的经验,看看能否在比较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新的答案或启示。我们不妨先来阅读一下美国人眼中的好教师的标准(译自Gary·L·Pertier:Perspectiveson Education,Ginn Press,1992.):
好教师一定是一个热心的人,是一个出自热爱教学而不是因为稳定的薪水、较长而又固定的假期、较短的工作时间的缘故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一个能从其教学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他一定了解所教的学科,不仅仅是他将要教给学生的那些知识,而是如何最大量地教给学生。他一定能够通过使学生认识到他们能在大学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研究和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并使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他今年在课堂里所能学到的多得多的东西。
好教师总是不断地钻研他所教的那门学科以及与这门学科相关联的知识,他永远也不会停止学习。他总能够把不相关的东西变成他所教学科的一部分。好教师不是一个一个单元地教,而是把每一个单元都与其它单元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减法与除法、外语与文学、地理与历史等等。
好教师决不能只有一个刻板的、有限的内心世界。他必须总是探索、再探索以及学习、再学习。好教师必须富于创造性、有良好的教养以及丰富的知识。他必须对许多事物及其内在关系以及意义保持好奇心。他必须对所教的内容及其与生活中问题的关系以及其它领域的知识非常熟悉。他必须知道他的学生对不同的刺激将会产生的反应。他一定痛恨由于无知而带来的无知,但他热爱那些不断进步的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
好教师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更是一个关注并能影响学生行为的人。好教师能与家长和学生保持很好的关系。他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他能够正确地判断学生不同的个性并能据此采取相应的教法。他对所有的学生及他们家长的来访,总是乐于接待,学生可以随时与他电话联系。他与学校的管理者相处得也很好。他永远充满爱心善解人意。他通过自身对学科的投入精神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对于贫穷、政治偏见以及不公正等明确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他将使他的学生尊敬他,并使学生产生超过老师的愿望。他还将使学生明白:他们还较年轻,他们所处的世界在飞速地发展,因此他们现在所了解的东西在十五年后只占他们所能以及所应知道的东西中的很少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激发学生“想知道得更多”的欲望。也许将来某一天,学生会说:“一个人一生当中能遇上一个‘好教师’,就很幸运了;如果你有不只一个好教师,你就会成为一个天才。”不难看出,美国人眼中的好老师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兴趣人”,即对教育工作真正感兴趣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热爱之情。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有兴趣的学生;二是“智慧人”,即对所教学科的钻研及在此基础上对相邻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把握。毕竟,只有智慧才能唤醒智慧。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一棵棵树木——知识点,更需要让学生把握住一大片“森林”——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是“有心人”,即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毕竟,有心才能用心,用心才能动情,情动然后行动;四是“榜样者”,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毕竟,榜样的力量虽不是无穷的,但具有很神奇的力量。
当然,好教师的标准还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对于今天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国民及其子女来说,有上面这些恐怕就够了。
这是否意味着,学校管理者在对好教师标准的看法上,需要从老百姓的心里找点灵感,需要对先前的标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不同,由此造就出在好教师的评价标准上也有诸多差异,但共性的成份依然是很多的。毋庸讳言,“好”有程度之别,比较而言,还有“极好、非常好、较好、还好……”。但一个好教师至少应该满足一些底线的要求,即要心存善意,这种善意是发自内心的。教师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善待学生,理解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同时还要有智慧,既能从学生的心理考虑问题,又要超脱出来,不能等同于学生,与学生斤斤计较。好教师不只是“技术”的传授,还会用“心”和学生沟通交流,甚至放下架子,拉近彼此的距离。好教师不是要学生服从他的权威,而是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探索的能力。好教师敢于直面学生的批驳与怀疑,并为有这样见识随时能超过自己的好学生而骄傲。好教师的最高追求莫过于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出对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
由此看来,我们的学校中有天才潜质的学生并不少,少的是好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7660.html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有一群“好”教师也许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但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尽管教育专家们已经给我们指出了许多标准,但今天的校长首先需要把握的恐怕是广大老百姓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现实的问题是,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的标准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被定型了的,多少年来几乎一直如此。即师德方面要求勤勤恳恳,严肃认真,不苟言笑,严以律己,有责任心,公平公正;师生关系方面要求要热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学方面要求知识丰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课生动风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个性方面要求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理解人;穿着方面要求是朴素大方……应该说,上述这些标准涉及的层面不可谓不多,但是否还有一些重要的标准未被人们意识到?是否其中的有些标准需要与时俱进?更值得探讨的是,一个好教师的底线标准究竟有哪些?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借鉴一下别国的经验,看看能否在比较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新的答案或启示。我们不妨先来阅读一下美国人眼中的好教师的标准(译自Gary·L·Pertier:Perspectiveson Education,Ginn Press,1992.):
好教师一定是一个热心的人,是一个出自热爱教学而不是因为稳定的薪水、较长而又固定的假期、较短的工作时间的缘故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一个能从其教学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他一定了解所教的学科,不仅仅是他将要教给学生的那些知识,而是如何最大量地教给学生。他一定能够通过使学生认识到他们能在大学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研究和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并使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他今年在课堂里所能学到的多得多的东西。
好教师总是不断地钻研他所教的那门学科以及与这门学科相关联的知识,他永远也不会停止学习。他总能够把不相关的东西变成他所教学科的一部分。好教师不是一个一个单元地教,而是把每一个单元都与其它单元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减法与除法、外语与文学、地理与历史等等。
好教师决不能只有一个刻板的、有限的内心世界。他必须总是探索、再探索以及学习、再学习。好教师必须富于创造性、有良好的教养以及丰富的知识。他必须对许多事物及其内在关系以及意义保持好奇心。他必须对所教的内容及其与生活中问题的关系以及其它领域的知识非常熟悉。他必须知道他的学生对不同的刺激将会产生的反应。他一定痛恨由于无知而带来的无知,但他热爱那些不断进步的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
好教师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更是一个关注并能影响学生行为的人。好教师能与家长和学生保持很好的关系。他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他能够正确地判断学生不同的个性并能据此采取相应的教法。他对所有的学生及他们家长的来访,总是乐于接待,学生可以随时与他电话联系。他与学校的管理者相处得也很好。他永远充满爱心善解人意。他通过自身对学科的投入精神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对于贫穷、政治偏见以及不公正等明确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他将使他的学生尊敬他,并使学生产生超过老师的愿望。他还将使学生明白:他们还较年轻,他们所处的世界在飞速地发展,因此他们现在所了解的东西在十五年后只占他们所能以及所应知道的东西中的很少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激发学生“想知道得更多”的欲望。也许将来某一天,学生会说:“一个人一生当中能遇上一个‘好教师’,就很幸运了;如果你有不只一个好教师,你就会成为一个天才。”不难看出,美国人眼中的好老师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兴趣人”,即对教育工作真正感兴趣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热爱之情。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有兴趣的学生;二是“智慧人”,即对所教学科的钻研及在此基础上对相邻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把握。毕竟,只有智慧才能唤醒智慧。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一棵棵树木——知识点,更需要让学生把握住一大片“森林”——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是“有心人”,即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毕竟,有心才能用心,用心才能动情,情动然后行动;四是“榜样者”,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毕竟,榜样的力量虽不是无穷的,但具有很神奇的力量。
当然,好教师的标准还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对于今天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国民及其子女来说,有上面这些恐怕就够了。
这是否意味着,学校管理者在对好教师标准的看法上,需要从老百姓的心里找点灵感,需要对先前的标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不同,由此造就出在好教师的评价标准上也有诸多差异,但共性的成份依然是很多的。毋庸讳言,“好”有程度之别,比较而言,还有“极好、非常好、较好、还好……”。但一个好教师至少应该满足一些底线的要求,即要心存善意,这种善意是发自内心的。教师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善待学生,理解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同时还要有智慧,既能从学生的心理考虑问题,又要超脱出来,不能等同于学生,与学生斤斤计较。好教师不只是“技术”的传授,还会用“心”和学生沟通交流,甚至放下架子,拉近彼此的距离。好教师不是要学生服从他的权威,而是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探索的能力。好教师敢于直面学生的批驳与怀疑,并为有这样见识随时能超过自己的好学生而骄傲。好教师的最高追求莫过于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出对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
由此看来,我们的学校中有天才潜质的学生并不少,少的是好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