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小学 欧阳俊平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教育现代化的一场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法,加强直观教学,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用动态的音、形、画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促使学生理解和感染。培养学生的思维形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一、运用媒体,吸引参与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投影将教材中富有说服力的数据、图表展现在学生面前和实际操作等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如教学《我国的资源》,就是利用投影将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来启发、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说明我国人多地少,让学生认识到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在教学《我国的人口》一课时,运用图表比较法,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图例再现在屏幕上,以1995年为例,世界总人口57亿,中国为12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让学生懂得地球上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接着运用实际操作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做一做”,让学生计算出上一节社会课的40分钟里,我国就出生了1800人,由此使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此外,要教育学生利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国情,既看到有利条件,也要看到不利因素。例如,既要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的一面,更要了解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造成负担的一面。使学生懂得人口增长过快,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延缓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巧用媒体,激励参与
1、 加强课外活动
小学社会课必须面向社会,依靠社会,接触社会。教学中开展有益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有效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加强课外活动,寓教育与活动之中,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让学生通过参加有关社会活动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个性发展。如教学《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我鼓励学生人人参加,收集食品包装袋、瓶。活动一开展,学生忙开了,有的跑商店,有的穿梭在自选商场,有的向亲戚朋友、邻居索要吃过的包装袋、瓶等。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袋、瓶应有尽有。课堂上我随即抽出几个同学同样的包装袋,问:你的食品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袋?学生的回答使大家明白,同样的食品,价钱各异。当即我结合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几道问题让同学们讨论:问:去商店买东西为什么要货比三家?应该怎样买东西?请你谈谈买东西有什么诀窍。问题一提出,学生像炸开的爆米花,发言非常踊跃,各抒己见。从商品的价格谈到商品的质量,从商品的质量谈到商品的包装。在老师总结提示下,学生懂得食品包装袋上应该有生产厂家和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还应该有卫生许可证和防伪标志等。接着让学生讨论食品包装袋上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会对消费者有什么危害。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很多同学还举例说明。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模拟买卖活动”的表演课。课堂上,一部分同学扮演售货员,一部分同学扮演顾客,一部分同学评议。然后再互换角色表演。最后评出优秀售货员和文明顾客。我把学生的表演通过录像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电视里,高兴不已。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还增强了这些小消费者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
2、 加强实践活动
知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应加强学生的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让知识服务社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遭到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害,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后的有关图片,还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录像,是有关我省洞庭湖区有的堤垸被冲,良田被淹,家园被毁,很多灾民无家可归。甚至有些生命被洪水吞没。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不时发出叹息的声音。我马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造成北京沙尘暴,以及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长期以来,人们对地球索取多,保护少。为了眼前利益,人们滥伐森林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敲响了我们环保意识的警钟,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呢?为此,我们举行了一次“环境保护知识”竞赛,使学生懂得人类如不保护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地惩罚。还向全校同学发起“为保护身边环境做一件实事”的倡议。通过这种活动开展,同学们一致表示: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保护身边环境做起,明天就会以舒适幽雅的环境迎接我们。
还例如上《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常识,知道价格波动的原因,我布置学生去商店进行调查:1.空调、服装的季节性差价有多少?2.为什么同一商品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价格不一样?3、食品的包装对食品有什么影响?通过实践和调查,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信息,了解了价格变化的原因。
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只有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并运用多媒体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获取的知识远远超出了在课堂上灌输的这一点点。
三、运用多媒体,主动参与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社会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的综合课。重在培养小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初步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认识,培养了能力。我主要是提供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和氛围,指导学生亲手制作、收集媒体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达到丰富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如学习《泰山和黄山》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泰山和黄山的图片,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历史古迹的知识。我让学生当导游来介绍泰山和黄山。在课堂上,小导游们绘声绘色地介绍,游客们听得有滋有味,再陪以动听的乐曲,同学们好像置身于山水中,好像真的来到了泰山和黄山上,领略着美好的景色。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获取和分析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总之,社会课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创造教与学的愉悦环境,以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在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7847.html
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小学 欧阳俊平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教育现代化的一场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法,加强直观教学,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用动态的音、形、画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促使学生理解和感染。培养学生的思维形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一、运用媒体,吸引参与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投影将教材中富有说服力的数据、图表展现在学生面前和实际操作等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如教学《我国的资源》,就是利用投影将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来启发、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说明我国人多地少,让学生认识到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在教学《我国的人口》一课时,运用图表比较法,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图例再现在屏幕上,以1995年为例,世界总人口57亿,中国为12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让学生懂得地球上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接着运用实际操作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做一做”,让学生计算出上一节社会课的40分钟里,我国就出生了1800人,由此使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此外,要教育学生利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国情,既看到有利条件,也要看到不利因素。例如,既要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的一面,更要了解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造成负担的一面。使学生懂得人口增长过快,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延缓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巧用媒体,激励参与
1、 加强课外活动
小学社会课必须面向社会,依靠社会,接触社会。教学中开展有益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有效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加强课外活动,寓教育与活动之中,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让学生通过参加有关社会活动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个性发展。如教学《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我鼓励学生人人参加,收集食品包装袋、瓶。活动一开展,学生忙开了,有的跑商店,有的穿梭在自选商场,有的向亲戚朋友、邻居索要吃过的包装袋、瓶等。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袋、瓶应有尽有。课堂上我随即抽出几个同学同样的包装袋,问:你的食品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袋?学生的回答使大家明白,同样的食品,价钱各异。当即我结合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几道问题让同学们讨论:问:去商店买东西为什么要货比三家?应该怎样买东西?请你谈谈买东西有什么诀窍。问题一提出,学生像炸开的爆米花,发言非常踊跃,各抒己见。从商品的价格谈到商品的质量,从商品的质量谈到商品的包装。在老师总结提示下,学生懂得食品包装袋上应该有生产厂家和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还应该有卫生许可证和防伪标志等。接着让学生讨论食品包装袋上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会对消费者有什么危害。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很多同学还举例说明。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模拟买卖活动”的表演课。课堂上,一部分同学扮演售货员,一部分同学扮演顾客,一部分同学评议。然后再互换角色表演。最后评出优秀售货员和文明顾客。我把学生的表演通过录像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电视里,高兴不已。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还增强了这些小消费者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
2、 加强实践活动
知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应加强学生的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让知识服务社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遭到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害,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后的有关图片,还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录像,是有关我省洞庭湖区有的堤垸被冲,良田被淹,家园被毁,很多灾民无家可归。甚至有些生命被洪水吞没。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不时发出叹息的声音。我马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造成北京沙尘暴,以及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长期以来,人们对地球索取多,保护少。为了眼前利益,人们滥伐森林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敲响了我们环保意识的警钟,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呢?为此,我们举行了一次“环境保护知识”竞赛,使学生懂得人类如不保护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地惩罚。还向全校同学发起“为保护身边环境做一件实事”的倡议。通过这种活动开展,同学们一致表示: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保护身边环境做起,明天就会以舒适幽雅的环境迎接我们。
还例如上《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常识,知道价格波动的原因,我布置学生去商店进行调查:1.空调、服装的季节性差价有多少?2.为什么同一商品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价格不一样?3、食品的包装对食品有什么影响?通过实践和调查,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信息,了解了价格变化的原因。
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只有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并运用多媒体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获取的知识远远超出了在课堂上灌输的这一点点。
三、运用多媒体,主动参与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社会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的综合课。重在培养小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初步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认识,培养了能力。我主要是提供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和氛围,指导学生亲手制作、收集媒体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达到丰富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如学习《泰山和黄山》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泰山和黄山的图片,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历史古迹的知识。我让学生当导游来介绍泰山和黄山。在课堂上,小导游们绘声绘色地介绍,游客们听得有滋有味,再陪以动听的乐曲,同学们好像置身于山水中,好像真的来到了泰山和黄山上,领略着美好的景色。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获取和分析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总之,社会课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创造教与学的愉悦环境,以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在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