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正文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我县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我想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fanwen.oyaya.net-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我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涌现出巴公、南村2个国家级小城镇,和巴公、南村、高都3个省级小城镇试点乡镇。全县村镇人均居住面积达26.4平方米,100%的乡村实现了通油路或水泥路。小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2平方米。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  1、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  全县17个乡镇已有16个完成了规划,其中达到一级规划的5个,二级规划的11个。全县村级规划完成218个,占总数的36%。具体讲,主要呈现出五大特色。  一是乡镇企业主导型。以巴公镇为代表。近年来,该镇涌现出了福盛钢铁公司、179高炉、100万吨焦化厂等一批重点企业,带动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县村镇建设的一大亮点。2004年全国小城镇高峰论坛会议在晋城市召开时,与会专家和学者参观后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以金村镇为代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农业基础,该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霍秀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水北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仅提高了全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推动了村镇规划建设,使之成为以特色农业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小城镇。  三是强村扩张型。以东四义为代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该村就编制了高标准的总体规划,先后建成了大型水泥厂、彩印厂等一批规模效益企业,并成功地对全村住房进行拆旧建新改造,建成了高档次的农民住宅楼区和花园式别墅区,还先后建起了幼儿园、文化楼、卫生所、街心公园、洗浴中心、村办电视台和风景旅游区,成为都市化村庄和全国“亿万农民健康行动”试点村。  四是迁村并点型。以晋庙铺镇草底铺村为代表,大力发展运输业,积极与邻近自然村庄、山庄窝铺迁村并点,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宽裕型小康村。此外,巴公镇南山等三个小村共同选址建成了新村,金村镇霍秀村、高都镇泊南、山沟等村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  五是旅游开发型。金村镇境内拥有珏山、玉皇庙、丹河特大石拱桥等著名景点,借助旅游业的开发,促进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村镇建设。李寨乡凭借沁河大转弯、九女湖和省级文物三教堂等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为村镇建设创造了条件。  2、县城规划建设已经起步。  从2002年起,县委、县政府连续3年把县城建设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县城总体规划模型、县行政中心和行政办公大楼设计方案及其模型已经制作完成,行政中心详规、控规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行政办公大楼已于2004年3月立项,行政中心和凤城南路的500亩建设用地,已报请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同意使用。通往县城的凤城桥竣工剪彩,凤城南路全部完成了路基工程。  3、我县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有县无城,功能不全。有县无城是当前我县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因为有县无城,我们不仅没有一个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缺乏城镇集聚功能。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县在市区内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流失约5亿元,税收流失在3000万元以上。  第二,城镇规模偏小,集聚效应不强。据我国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小城镇的镇区人口要达到3——4万人以上,才能较好发挥集聚、辐射功能。我县镇区人口最多的南村不足20000人,最少的南岭不足500人,平均不足5000人,吸纳农村剩余农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  第三,城镇规划水准不高,管理相对滞后。虽然建制镇大都编制了发展规划,但设计水准不高,深度不够。特别是少数领导规划意识淡薄,存在无规划乱建和有规划而不执行规划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第四,建设资金匮乏。多元化招商引资和投资体制尚未形成,软环境建设尚需加强。  二、实现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优势分析  城镇化建设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城镇化率的迫切要求。我县作为全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到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5%。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艰巨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确定今后5年我县城镇化建设的初步思路是:以开创村镇建设和县城建设新局面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增强县城和主要建制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生产要素的整合、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一条有泽州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具体要求就是:实施“1113”工程,达到“5446”目标。“1113”工程是:围绕县城建设一个龙头,抓好10个建制镇和10个精品示范小康村建设,规划指导300个行政村建设。“5446”目标是:新增城镇人口5万人,小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集中供气、供热60%。  针对我县有县无城、小城镇多而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农民企业家投资欲望强烈等特有的县情,泽州特色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是:县城应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尽快把县城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功能齐全、品位独特、交通发达、文化繁荣、物流通畅的生态园林城市;中心镇要高标准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具有较强辐射和集聚功能的新城镇;建制镇要突出支柱产业,提高品位,进一步吸引农户向城镇集聚;普遍增强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意识,发展城镇人口规模,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全县别具特色的城镇化网络。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是:  1、我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803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研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